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喜洲——大理周边不可错过的白族小镇

大理的古镇很多,喜洲一定不能错过。虽然我对历史并不感冒,但还是提前做了一点功课,以便能在逛喜洲时,更好地融入它,而不只是眼前一幢幢紧密直观的白族建筑。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军事重镇,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这里保存着世上最多,最完整的白族居民建筑;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有悠久的经商历史,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喜洲商帮”,孕育了以“严、董、尹、杨 ”四大家为首和“八中家”、“十二小家 ”的民族资本家。

如何从大理古城去喜洲

第一个选择(也是我的选择),在古城东门对面的大丽路边等班车,车上只要写着喜洲,就可以乘坐,有的车没写明,但问一下司机,一些也会路过喜洲;票价是6块或7块,车程大概20分钟,这些车的终点站基本都不是喜洲,所以要听着司机报站,别坐过头。古城门口会有很多忽悠你拼车的妇女或者让你坐三轮车的“熟男们”,个人建议这些就不用理会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这些方式或是钱多到烧兜,谁也拦不住你。

第二个选择,就是环行洱海的时候,会路过喜洲,可以顺便去逛逛,但这样时间会比较紧,只能走马观花。
这一路,车窗外的风景会很美,尤其是苍山一侧,巍峨的山脉连着绿油油的田地,大片的云,飘渺地从山腰漫到山巅,偶尔会有村落出现。

到达喜洲

下车后,穿过马路,向镇子里走,迎面是两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俗称万年青,学名高山榕树。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村庄兴的象征,因此称之为“风水树”。道路另一侧是一个写着“喜洲古镇”四个大字的石门,高大庄严,我差点以为这就是古镇的入口,可从未有人提起过逛喜洲古镇还需门票,而且,放眼望去,里面几乎没人;询问了售票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仿古建筑,这就完全没必要了,于是就继续往下走了。

喜洲中心 四方街

喜洲古镇的中心是四方街,是一个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近年来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现在,石坊下面全是一边乘凉一边吃东西的人。
以此为中心,发散出四条街道,镇子不大,这些街道只要一下午全能逛遍,但这只是主干道,如果穿进小巷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街道满布商铺,跟大理古城大同小异,异在道路很窄,即使人不多,也会摩肩擦踵,感觉很挤;异在房屋历史更悠久,历经百年千年的风霜。但同样的东西,有的会比大理古城便宜些。

躲在深处的巷子

总觉得花里胡哨的店铺是给走马观花的游客和旅行团准备的,所以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在小巷子里踱步,这里才是原汁原味展现喜洲魅力的地方。
巷子里,人很少很少,隔去了游人与闹市的嘈杂,静的仿佛只能听见这座千年古镇的心跳声。偶尔会有一两位穿民族传统服饰的老人推开陈旧的木门走出来,目光平静或满面笑容的看着你,那感觉,就如同包裹着古镇的温暖阳光。

巷子狭窄曲折,房屋墙体大多都掉了皮,露出泛黄的土坯,屋顶长满荒草,木门也都褪色陈旧,脚下是青砖铺成的小路,已被东升西落磨的凹凸不平,千年岁月正无孔不入地穿进全身细胞。

远观 天高地阔

走到巷子尽头,视野突然辽阔,一大片村田,与蓝天白云毫不吝啬地相拥;远处便是喜洲的部分轮廓,喜洲整体像一个U形,环绕着这一片似棋盘一样的土地。

站在田中的土坝上,远远望去,喜洲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喜洲极具特色小吃 喜洲破酥粑粑

舌尖上的中国报道以后,喜洲粑粑从原来的每个3元涨到了现在的10元。在喜洲几乎遍地都是,尤其是四方街,几家店铺拼着人气,热火朝天地售卖,有两家排队的人最多,于是凭眼缘选了一家。我并不反感排队,尤其为了这种极具特色的美食,跟大汗淋漓的老板比起来,轻松多了。老板娘飞速地揉面,摊饼,填馅儿;老板舞弄着装满栗炭火的铁锅。离得近都会觉得一股猛烈的热浪,伴随着洋洋洒洒的火灰,有时一股浓烟呛的睁不开眼睛。

破酥粑粑分为甜、咸两个口味,甜的是玫瑰馅儿,咸的是葱花肉馅儿,外酥内软,唇齿留香;去了两次,两个口味都尝了一遍,都很好吃,但作为北方人可能更偏爱吃咸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

在喜洲,无论是热闹的四方街,还是宁静的小巷子,房屋的侧墙上都挂着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扎染,我是真心喜欢,觉得它们好看极了;扎染可以用作桌布,装饰物等等,随便一摆都很漂亮。本人算是一个好奇心大于天的人,轻声轻步钻到了人家的院子里想看个究竟。果然,好多院子里也都挂着,有一些妇人正在制作。
2006年,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片段来自游记:《一瞬千年》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