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肯尼亚26种野生动物盘点,附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融入这狂野世界,那是男人的风骚!
仿佛不临那狂野之风,这人生就白来一遭。
——肯尼亚之行题记。
打小就喜欢动物,喜欢看有关动物世界特别是非洲动物的视频画面。

此次肯尼亚之行观看并拍到各种野生动物包括兽类26种、爬行类4种、鸟禽类70种。可以说,想看到的动物基本上都看到了,收获满满。在非旺季能看到这么全的动物品种,已经非常知足,深感不虚此行。

下面列出的动物是我这次肯尼亚之行中观看并拍摄到的兽类26种。

记住:不是肯尼亚的全部动物哦。如果你幸运,会看到比这些更多的动物。

1、非洲狮(Africa Lion)

学名种属

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Afican Lion;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豹属/狮种;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5年左右。18个月到26个月产一胎,妊娠期100天到119天。 
站立时肩部高达1.2米以上,全长可达3.6米,雄性体重可达180-270公斤。是非洲最大的猫科动物。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雌雄外观不同)。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长有很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有“万兽之王”的美誉,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雄性负责决斗争夺领地和保卫狮群,以及高难度目标的捕猎;雌性参与日常捕猎以及哺育后代。在一个狮群中,大约有近9-20只狮子,其中包括若干只成年雌狮、2只成年雄狮,还有若干幼狮。狩猎工作基本由雌性成员完成,善合围猎物。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2、非洲象(Africa Elephant)

学名种属

学名:学名:Loxodonta;英文名:African Elephants;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长鼻目/象科/非洲象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60-70年;产子间隔期4年;妊娠期21-23个月;每胎产1仔;每只雌象一生可以产4-5胎。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及食草动物;成年象体长6-7.5米,高2.3米~4米,体重约4至5吨(最重记录10吨)。长长的鼻子可用来闻味、呼吸、喝水、抓取东西。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雄性和雌性都有长牙。
喜欢群居,一般20-30只集成一个家族群。每群都由雌象统帅,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象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成年象无敌,性情温和,与世无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3、花豹

学名种属

学名:Panthera pardus;英文名:Leopard;又名非洲豹;与中国的金钱豹是近亲;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豹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20年左右;于冬春发情交配。妊娠期100天左右,每胎产2-4仔。花豹怀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产仔,每胎产2-4仔,哺乳期约3个月。
体形似虎但小于虎;躯体均匀,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公斤。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
大型肉食性动物,追捕猎物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喜上树,能把很重的猎物拖到树上存食。善独居。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4、非洲水牛(African Buffalo)

学名种属

学名:Syncerus caffer;英文名:African Buffalo;也称非洲野牛;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非洲水牛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22年;妊娠期11.5个月左右;常态一胎一仔。
体长2.4-3米,身高1.5-1.8米,体重可达425-900公斤。胸膛宽阔,四肢粗壮,头大,一对儿弯弓状牛角横在头顶。身体覆盖稀疏的黑毛,耳朵大而下垂。雄性个体大于雌性,角也更大更长。
非洲大草原上典型的食草动物,也是危险动物之一,攻击性极强且脾气暴躁,是非洲伤人最多的动物之一。受伤、落单或带着小牛的母牛尤具攻击性,甚至能攻击并杀死狮子和豹。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5、白犀牛(White Rhinoceros)

学名种属

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英文名:White Rhinoceros;白犀牛又称方吻犀、宽吻犀,名称来自于荷兰语的“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宽平的嘴唇而言,但却因此被人误为英语的“white” (白色),误称为“白犀牛”了。
哺乳类/奇蹄目/犀科/白犀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35-45年;每3年产仔一次,妊娠期为547天左右,每胎仅产1仔。
食草动物。体长3.4-4.20米,肩高1.65-2米,体重1,300-3,600公斤(3,600公斤是目前最大个体记录)。躯体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3-4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亚洲独角犀那样的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管道状的耳朵可以转动,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白犀的角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一般长度为60-90厘米,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后角较短。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白犀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虽长在皮肤上,但却非常坚硬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最快可达40公里。
犀牛角价值高达同等重量黄金价值的10倍,因此遭到偷猎者疯狂盗杀,数量大减,整体属世界近濒危野生动物;北部白犀牛濒危。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6、猎豹(Cheetah)

学名种属

学名:Acinonyx jubatus;英文名:Cheetah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猎豹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约15年左右;妊娠期100天左右,每胎平均2-4只;
体型纤细、腿长、头小。躯干长1-1.5米,肩高0.7-0.9米,体重50-80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全身布满黑色斑点。从眼角到嘴角有一道黑色的纵向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较长,似短鬃。
非洲草原上著名的食肉性动物;身体的特殊结构及流线型体形使其奔跑速度极快,猎捕时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且仅一脚着地,但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死。平均每6次捕猎成功1次,通常在1分钟内猎捕到猎物。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7、长颈鹿(Giraffe)

学名种属

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英文名:Giraffe
哺乳类/偶蹄目/长颈鹿科

特征与习性

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英文名:Giraffe
哺乳类/偶蹄目/长颈鹿科
平均寿命20-25年;妊娠期15个月,每胎产1仔;
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公斤、雌性重量700-1300公斤;颈部长度平均2.4米。长颈鹿有六七个角,头顶中间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短角,终生不会脱掉。此外,它的眼睛和耳朵上方还各有两对角,但不很明显。有的雄性长颈鹿额头中央还长有一只小角。
长颈鹿眼大而突出,适宜远望,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的头部具有坚硬的角状头盖骨,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浅黄底色、镶有布满形状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网纹的外衣,皮肤上的花斑网纹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
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椎骨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相互间有粗壮的肌肉紧连。躯干较短,从肩到臀向下倾斜。颈背有鬃毛。尾长,末端有一束长毛。前腿比后腿更长,蹄直径很大。心脏有65厘米宽,肺的容量达50升。
长颈鹿的身高要求它们拥有比普通动物更高的血压,因为只有这样,心脏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很远”的大脑。长颈鹿的血压大约是成年人的3倍。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防止血压过高。
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青黑色,嘴唇薄而灵活,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剌,卷食隐藏在里层的树叶,舌头上黏稠的口水、舌头和嘴唇上还有一层坚韧的角质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伤。长颈鹿的长颈和长腿,能起很好的降温冷却作用,表面积大,也有利于热的散发。
肺容量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排出废气。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为防止在喝水时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往往不会一起喝水。
行走方式与其他兽类不同,同一边的两腿和另一边的两腿交替跳跃般行进,奔跑速度很快,时速可达60-70公里。身高腿长,头颈与四肢可上下左右全方位地击打,力量很大,如果成年狮子不幸被击中,可受重伤甚至丧命。
长颈鹿,英语发音“遮日啊普”,斯瓦希里语发音“推嘎”。斯瓦希里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官方语言,也是通行于包括刚果东部在内的东非大部地区的共通语,是受阿拉伯语影响的一种班图语。
非洲草原上非常著名且常见的群居性食草反刍偶蹄动物,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 。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纳库鲁、内罗毕郊区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附肯尼亚能看到的9个长颈鹿亚种

长颈鹿共有9个亚种,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但其中有2个亚种成熟个体很少,被认定为濒危物种。在肯尼亚能看到的主要以下有三个品种,即:
【马赛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tippelskirchi):最多见。明显标识是身上的浅色网纹线带有很多“毛刺”,围起的棕色图案像“葡萄叶”。这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与坦桑尼亚接壤的肯尼亚南部的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
【索马里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肯尼亚东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及附近地区,以及纳库鲁国家公园。明显标识是网纹的线条非常平顺,没有突出的“毛刺”,因而整体看上去,身上的花纹更像网纹,故称“网纹长颈鹿”;
【乌干达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在肯尼亚中部地区可见,数量不多,混于其他亚种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皮毛颜色色调最深,远看发黑,实为深褐色。

其他6个亚种是:安哥拉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angolensis)、科尔多凡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antiquorum)、指名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camelopardalis)、南非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giraffa)、西非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peralta)、赞比亚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thornicrofti)。

8、角马(Wildebeest)

学名种属

学名:Connochaetes Zimmermann;英文名:Wildebeest;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角马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约9个月,每胎一头。
角马是大型食草动物。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又称牛羚。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老年个体为金黄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雄性的又宽又厚,非常光滑,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公斤,高1.25~1.45米;雌性角马重168~233公斤,高1.15~1.42米。角粗而弯向两侧,一般雄性角长55~80cm,雌性角长45~63cm,角马由此得名。
一种生活在非洲中部和东南部草原上的大型羚牛,种群庞大,密集散落在草场上,最著名的习性就是迁徙习惯。
每年的7月至9月,因旱季中的持续干旱造成草场萎缩草地枯萎,严重的威胁到了食草队伍的生存,于是,以角马为主斑马次之加上其他有迁徙习性的动物,组成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向西北穿越马拉河,来到雨水与青草相对丰沛的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从10月份开始,塞伦盖地重新迎来雨季,青草开始返青。
加上马赛马拉草场的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的十分之一,不足以维持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所以,迁徙动物们又开始往从马赛马拉向东南迁回塞伦盖蒂,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结束要在每年的12月。队伍大迁徙时,汇聚在一起的角马可达上百万头,非常壮观。
每年7-10月,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到肯尼亚的马拉河边,观看一场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河之渡”。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极易

9、斑马(Zebra)

学名种属

学名:Equus quagga;英文名:zebra
哺乳类/奇蹄目/马科/马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20-30年;妊娠期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11-13个月,每隔3年产仔1次。每胎产1仔。
斑马因身披黑白相间的斑纹而得名,有三个物种。最常见的是平原斑马(Equus quagga),又称普通斑马,多生活于南非及东非;第二种是南非的山斑马(Equus zebra),有着白色的腹部及和较窄的斑纹,属濒危动物;第三种是细纹斑马(Equus grevyi),身形最大的斑马,也是数目最少的斑马,已近濒危。细纹斑马在肯尼亚的桑布鲁可以看到,在肯尼亚最多见的是斑马是平原斑马,在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都很容易看到。平原斑马体长2.17-2.46米;肩高1.10-1.45米;重量175-385公斤。脖颈上端有鬃毛,通体被黑白条纹覆盖,前部为垂直条纹,向后部逐渐过渡为水平条纹。每匹斑马的条纹都是不同的,犹如人的指纹,起保护色的作用。斑马是群居动物,一般一个群体有一只雄性,1-6个雌性。这种家庭群族模式,保证了一个群体的后代有唯一的雄性基因。雄性斑马靠不断击退其他雄性的挑战,才可以维持在族群中维持或取得统治地位与交配权,败者被驱离,以保持种群的最强的基因传续。 雄斑马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会发生撕咬、踢踏。斑马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80公里,能经常逃脱食肉兽类的追杀。与角马一样也是非洲大陆上动物大迁徙的主角。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0、河马(Hippopotamus)

学名种属

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英文名:Hippopotamus
哺乳类/偶蹄目/河马科/河马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30-40年;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在水中生产。
分布于非洲。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身长3.5-4.5米,体重2吨多。身材很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米,不及象的一半高。
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可以张开呈90度角。牙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70厘米。
眼睛、鼻孔、耳朵等器官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以适合水中生活。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喜群居,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甚至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公斤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此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1、非洲斑鬣狗(Spotted Hyaena)

学名种属

学名:Crocuta crocuta;英文名:Spotted Hyaena
哺乳类/食肉目/鬣狗科/斑鬣狗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4年;妊娠期3-3.5个月,每胎产1-4仔。
总长度1.3 - 1.85米,雄性体重45-63公斤,雌性体重55-82公斤。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体重超过14%。斑鬣狗具有很高的肩膀和强大的前躯及倾斜下来后躯。毛发短粗,毛色土黄、棕黄、沙色、姜黄、暗灰或褐色。它得名于在背面、侧面、臀部和腿部有黑色或褐色斑块和斑点。身上这些不规则的暗斑,会随着年纪而消褪。鼻端黑色。颈部强壮,有粗糙的鬃毛。尾巴短,棕黑色,尾端浓密。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 
群居性食肉性动物。性情凶猛,喜欢集体狩猎,敢与狮子豹子抢食。能以40-60公里的时速追逐猎物。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12、疣猪(Warthog)

学名种属

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英文名:Warthog
哺乳类/偶蹄目/猪科/疣猪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8-10年;繁殖能力很强,妊娠期170~175天,每胎4只。
体重50-150公斤,体长0.9至1.5米,身高0.64 – 0.85米 。两眼之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雄疣猪在吻部更长出另一对较小的疣,位于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还可使头部看起来更大,因而成年疣猪的面貌更为狰狞。
公猪和母猪都是长着4枚獠牙,雄性上獠牙很大,向上及向外弯曲,长26至64厘米,雌性长15至26厘米,十分锋利,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身体呈筒状,背部具深棕色至黑色的长鬃毛,从颈背延伸到背部中间。尾巴直立,尾尖上的一簇毛不时抖动。
高度群居的动物,经常会组成一个小型家庭群体,通常由一或多头的雌性与它们的幼猪所组成,单独的成年雄性有时候也会加入这一群体中。是很多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受惊奔跑时的最高时速可达50多公里。杂食性动物, 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3、狒狒(Olive Baboon)

学名种属

学名:Papio;英文名:Olive Baboon
哺乳类/灵长目/猴科/狒狒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20-35年;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1仔。
体型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体长0.5-1.1米,最重可达60公斤。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可达5厘米;具颊囊;体型粗壮,4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
群居性杂食动物。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此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4、汤姆森瞪羚

学名种属

学名:Eudorcas thomsonii;英文名:Thomson’s Gazelle。又称汤氏瞪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瞪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0-15岁;妊娠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
体长80-120厘米,肩高约75厘米,体重15-30公斤,雄羚角长,雌羚角很小,是一种体形较小的羚羊。
是肉食性动物特别是猎豹喜欢追捕的目标,因此练就了“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的称号,奔跑时最高时速能达90公里,常令捕食者铩羽而归。
奔跑时喜跳跃,似在炫耀它的白臀部,有故意嘲弄追逐者之嫌。在草地上吃草时,特别喜欢左右甩动它们的小黑尾巴。也会迁徙,但与角马迁徙的目的不一样,迁徙路线也不同。
外观与格兰仕瞪羚极为相似,不同之处除了体形比后者略小外,还有一道后者没有的黑色腰线;外观与南非小羚羊也有些相像,共同之处是腰部都有一道深色条带,不过汤姆森瞪羚的腰线是黑棕色的,颜色深,而南非小羚羊的腰线是棕红色的,颜色浅些。
还有一个显著不同是雄性汤姆森瞪羚的角比较长,比较直;而南非小羚羊角短,略向前弯。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5、格兰特瞪羚Grant’s Gazelle

学名种属

学名:Nanger granti;英文名:Grant’s Gazelle。又称葛氏瞪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瞪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0-15岁;妊娠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
体形比汤姆森瞪羚略大,习性相近。主要区别是没有汤姆森瞪羚腰际的那道黑色条带。与黑斑羚的显著区别是没有后蹄腕的那团黑毛,且体形明显比黑斑羚小。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6、黑斑羚(Impala)

学名种属

学名:Aepyceros melampus;英文名:Impala;又称高角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高角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0-15年;妊娠期194-200天,每胎产仔一只。
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是白色。后臀部与尾巴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像个川字。左右后蹄腕部各有一族黑毛,因而得名“黑斑羚”。雄性黑斑羚有一对比瞪羚长而弯的高角,貌似竖琴,因而又名“高角羚”。母黑斑羚无角。
行动敏捷,奔跑迅速,又名飞羚。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的时候,它们可以跳起 3米高,9米远。
侧面看外形很像格兰仕瞪羚,腰部侧面无黑条带,但比后者大一号,辨识点是臀尾部的川字形黑道及后脚腕部的一簇黑毛,以及弯曲的长角。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7、大角斑羚(Common eland)

学名种属

学名:Taurotragus oryx;英文名:Common eland;又名“大羚羊”、“非洲大旋角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大羚羊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262-270天,每胎产仔1只。
非洲现存的最大羚羊。体长可达2米-3米,体重可超过200公斤,最重的可达1000公斤。身体浅黄褐色,脊背上有黑色短鬃毛,喉部有下悬的肉垂,肩背部有纵向的白色细纹。羚角基部扭成螺旋状。母羚角直而细长;雄羚角略弯曲且短粗,颇显扭曲的力度。
群居性食草动物。性格温和。

观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18、转角牛羚(Topi)

学名种属

学名:Damaliscus lunatus;英文名:Topi;又称南非大羚羊或黑面狷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转角牛羚属类;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7.5-8个月,每胎产1仔。
体长150-205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长40-60厘米;重量75-160公斤。毛皮大都呈锈红色,黑色的腿部及胸部,在前额至鼻尖有一黑色条带。羚角弯曲,螺纹状。
受惊时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被认为是最快速的狷羚。群居,有迁徙习性。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19、水羚羊(Waterbuck)

学名种属

学名:Kobus ellipsiprymnus;英文名:Waterbuck;又称水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水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5-20年;8.5-9个月,每胎产1仔。
体型中等,体质强壮。肩高1-1.30米,身长1.77 - 2.35米,体重150-250公斤。毛皮呈褐红色,随着年纪增大而转暗;脖颈下方一直延伸到腹部毛较长;腹部眼眶上方与唇鼻周围呈白色;尾巴处有白色的围圈;仅雄性具角,角很长很尖,略向后弯曲,纹路呈螺旋状。
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会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雌性会聚集成群。身体有难闻味度,肉食动物不太喜欢猎杀它们。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0、苇羚(Bohor reedbuck)

学名种属

学名:Redunca redunca;英文名:Bohor reedbuck。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苇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7-8个月,每胎产1仔;
身材较小的羚羊,肩高0.6-0.9米;体重37-50公斤;毛色棕红;雄羚有短角,雄羚有角,角先向后弯曲,至末端突然转向前方,毛短,背部灰至褐色,腹部较淡。雄羚有短角,先向后弯曲,至末端突然转向前方,雌羚无角毛短,背部灰至褐色,腹部较淡。;身材匀称,腿部细长;双侧耳下各有一光秃的腺体区。
以植物的枝叶为食,有时也吃茎。善跑跳,胆小,感觉危险会快速跑跳逃走。最高时速可达94公里;独栖或成小群;跑时竖起尾巴,露出蓬松的白色腹部。当发现危险,羚羊群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就会发出警报,笔直地向上窜蹦,能跳到3.5米高,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好像一弹一弹的。
苇羚报警还有另外一个信号:从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层皮肤折皱,展开时会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洁白无瑕的毛,这种信号起先由一头苇羚发出,然后另外一头接着如此行动,一个接一个以至于整个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闪烁。一旦发现敌人靠近,整群羚羊都会迅速的逃跑。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21、薮羚(Bushbuck)

学名种属

学名:Tragelaphus scriptus;英文名:Sou gazelles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薮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7-8个月;每胎1仔。
一种中等体形的羚羊,体长1-1.25米,肩高90厘米,重量45~80公斤。雄性略大。体色呈棕褐色侧面有白色垂直斑纹;耳廓大,内侧有鲜艳的一丛白毛;鼻梁至鼻端为黑色;雄性具螺旋形长角,雌性无角。
食草动物。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山地森林,独居,清晨和夜间觅食。会藏在树丛中突然对人发动攻击。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22、犬羚(侏儒羚)(Dik-dik)

学名种属

英文名:Dik-dik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犬羚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6个月,每胎1仔;
一种体型细小的羚羊,肩高约30~40厘米,体长60厘米左右,体重3-5 公斤。背部与臀部灰褐色,腹部腿部及侧面黄褐色,有淡色眼环。鼻子较长;雄性有很小的角,被额顶竖起的毛发部分遮盖。
英文名称Dik-dik,就是以它们发出的声响来命名的。成对儿生活在自己一片不大的领域里,环境内多灌木林,已方便随处匿藏。喜夜间行动,主要在黎明前及黄昏后进食。草食性,主要食物是树叶、茎、果实及浆果。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23、条纹猫鼬(Banded Mongoose)

学名种属

学名:Suricata suricatta;英文名:Banded Mongoose(Meerkat);又名:狐獴
哺乳类/食肉目/獴科/狐獴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2年左右;是反复生殖性动物,一年中随时可以繁殖,妊娠期为130天,每胎产仔3只,一年可产三胎。
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身长约25-35厘米,尾长17-25厘米,平均重约0.7公斤。头骨凸现出很大的眼窝,无矢状嵴,瘦颧弓。眼睛周围有独特的黑色暗斑,外形构造的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视物,甚至是直视太阳,这对狐獴帮助很大,因为空中的掠食者通常是在太阳之前飞行以避免被察觉。
前额圆形,脸颊锥形并尖尖的延伸到棕色的鼻子。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可以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的功能。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四肢短,后足具5趾,趾间有蹼;尾长而圆,约为体长的2/3,上被小鳞片及稀疏的毛。背部毛色黑褐,杂以黄色毛尖,绒毛为深咖啡色。尾两色,上面棕黑色,尾基部和下部为淡黄色,在直立时尾巴用来支撑保持平衡。爪子非常有力,可用来挖洞猎食。
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每个种群通常由2到50只组成,是一个母性社会,其内部统治者是雄性首领与雌性首领,雄性首领由雌性首领择出。也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大型的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只有在白天才离开。
为了保障家族的安全,当其他狐獴在觅食或嬉戏时,会有狐獴主动站出来,肩负起放哨的任务,而当危险来临时哨兵就会尖叫示警,让伙伴们躲进地下避难,有时面对冲突时,它们还会挺直腰板恐吓敌人或一拥而上,把敌人吓跑。发起狂来,连眼镜蛇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主要食物是昆虫,也会吃蜥蜴、蛇、小型哺乳动物、卵及植物。如其他獴一样,狐獴体内有对许多毒素的免疫能力,这使它们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蛇而不至中毒或死亡。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4、黑背胡狼

学名种属

学名:Canis  mesomelas;英文名:Black-backed Jackal;又名:黑背豺      
哺乳类/食肉目/犬科/犬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13年左右;妊娠期60天左右,每胎产仔1-9只;
个头较小,头部及身体像狗似狐;长耳;身侧及腿部棕黄色,从头部鼻梁上方延伸到背部再至尾部为黑灰杂色,因此称”黑背胡狼“。
 行动敏捷,在7种食肉兽中虽是最弱者,但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一般被认为是食腐动物,也常捕猎小型动物及鸟类、昆虫。亦会动用智力偷取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 雄兽和雌兽结成伴侣后将厮守一生,这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多见的。在当年出生的幼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个体将留在母亲的身边,并与母亲一起度过下一年的繁殖季节,因此会形成由3~5只成体组成的群体。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5、黑脸长尾叶猴

学名种属

学名:Semnopithecus priam thersites;英文名:Black-faced-Vervet Monkey  
哺乳类/灵长目/猴科/灰叶猴属;

特征与习性

平均寿命20年左右;妊娠期190-210天。每2年繁殖1胎,每胎1仔。
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20公斤,尾长超过体长,颊毛和眉毛发达。体毛灰黄色,脸黑色,额、颊、颏、喉为灰白色,白腹,长尾。
常集群活动,一般数十只为一群,每个猴群各占一个活动范围,由一只强壮的公猴统领。树丛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多晨昏觅食,以树叶和野果为食,偶尔也会吃小昆虫。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博格利亚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26、非洲蹄兔(Hyrax)

学名种属

学名:Procavia capensis;英文名:Rock hyrax    
哺乳类/蹄兔目/蹄兔科/蹄兔属

平均寿命10年左右;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2-3仔;
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耳朵短小;面孔看上去似狐似鼠不似兔;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脚掌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周围高而中央凹,形成具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身被针毛,粗硬而蓬松,毛色棕红;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视觉和听觉均敏锐。
 喜群居,一般一个种群有6~50只个体,群居于岩石堆和灌丛间;喜鸣叫;以草、嫩叶和树皮为食,偶尔会吃昆虫;白天活动,常在岩石间追逐,发出刺耳的尖叫。天敌有豹子、埃及眼镜蛇、野猫、野狗和大型猛禽。

观看地点及难易程度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相关资料说明

摄影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专业摄影师,更不是专业拍动物的,最多只能算一个旅行爱好者加一个早已过了发烧期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所携带的摄影设备准备不足,主要是长焦镜头的焦距长度严重不足,只携带了一支70-200mm的镜头加一支1.7倍镜,拍兽类还凑活,拍鸟,深感力不从心,留下遗憾多多。
在肯尼亚拍动物,特别是拍鸟,要想得到质量比较高、清晰度比较好的照片,需要一支焦距在4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才够用。

动物相关资料

下述动物资料(除照片全部是本人拍摄外)的撰写,参考了大量网上及书本资料,主要有:
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动物世界、360个人图书馆——雀形目鸟类图谱大全、鸟类网、磨房——风中故事--野鸟影集、鸟网、网易博客——狂野肯尼亚之野生动物篇—鸟(红色贫驴)、散文吧——百鸟园、百度贴吧——植物吧、马蜂窝——肯尼亚狂野之美(心野非洲)、马蜂窝——肯坦13天纯Safari行记(BlazingCD)、马蜂窝——我来到你的城市KENYA NAIROBI(爱拉)、穷游网——科普贴:我在肯尼亚看到的动物植物(lxxlz88)、马蜂窝——我的肯尼亚之行(薛定谔的小猫)、百度作业帮——非洲的动植物分别是哪些(西诺_984)、马蜂窝——非洲肯尼亚16天自由行攻略(二龙路西街20号)、360个人图书馆——非洲生活6年,我依然沉醉于肯尼亚的野性之美(宝钢股份)、穷游网——【东非纪行】Welcome to the Jungle!--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八月的周日)……。
专此鸣谢上述资料的作者。

一些疑惑

要说明的是:我在查一些资料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同文章对某一相同动物的描述包括名字、外观、习性等说法不一,其中不乏矛盾之处,让我难以认定哪种说法最为接近准确答案,有些疑惑。因此,我在对上述动物的描述文字中肯定有不准确之处,望鉴别,望指正。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