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到南疆,很喜欢喀什老城,这座洗净千年铅华的老城有没有它引人向往的故事啊?
喀什噶尔,这个神秘的名字被称呼了上千年。这是古代东西交流大道,是古代希腊、印度、波斯文化由此传入亚洲腹地,以及中国文明传入西方的一块绕不开的地方;这是书写万言维吾尔古典长诗《福乐智慧》的地方,这是诞生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的地方;就算是几经迁延定址于今的这个“喀什噶尔回城”,在中亚地理版块上也是堪与撒马尔罕等历史名城比肩的绿洲明珠城市。 它有它自己的模样,土墙土屋,因而被称为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的生土建筑群。它有它自己的性格,不紧不慢,时间浓稠得几乎无法流动。它被誉为保留了几个世纪喀什噶尔的“记忆与情感”。它被赋于维吾尔历史、文化、宗教传承者的地位。还有那些蛛网般盘结的巷子,缠绕着几辈人的现实生活和利益 . 早已记不清多少次站在高处看喀什老城。每次看到阳光下的喀什,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冲动。阳光下依然是一片屋顶的海洋,高高低低形状各异,堆积、拥挤的在一起。整座城在挤挤挨挨中,看不出街道的肌理,没有中轴、对称、均衡等营城规划理念,它们没有道理地挤在一起,但又自有它的内存逻辑。这个逻辑就是尽可能地挤出空间,挤进更多的生活。 细细比较今昔的老城,我发现,老城少了那金子一样的色泽。现在也是黄土色,但它不发亮,不再金光灿灿的了。
更多南疆玩法
全部回答(41条)
最近出差在喀什噶尔老城带了一周,吃住都在老城里面。怎么说呢,去过这么多老城,喀什老城算是我最钟爱的一个了,商业和传统结合的刚刚好。不会生活不便,也不会过度开发,一切都像原本老城该有的样子。烤串的还在烤串,打铁的也还在打铁。有意思的是,维族人很重视手工艺品,老城理所当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巴扎(就是市场的意思),花盆巴扎、木器巴扎、铜器巴扎、乐器巴扎...这些巴扎...
继续阅读, 共629字、6图
在开斋节(回历10月1日)和古尔邦节(回历12月10日)期间去喀什,可以看到盛大的穆斯林朝拜活动。这两个节日的公历时间每年都会变化。
继续阅读, 共66字
在喀什噶尔住了126天,结交了很多本地朋友。大美人阿斯米姑丽告诉我,老城区域内有108座清真寺,往往大家注意到的都是艾提尕尔,但在弯弯绕绕的街巷中,其实还隐藏了很多小的清真寺。那些小清真寺反倒是老城居民们平时做礼拜的首选,因为比起艾提尕尔人更少。画家艾力则给我看了很多他和朋友们画的老城素描,他曾参与了老城改造,对于老城的改造,他的感受也很矛盾。他从小在老城长大...
继续阅读, 共1010字、6图
有一首老歌,刀郎的《喀什噶尔胡杨》,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今世无缘在一起,发誓来生化作胡杨树等待对方。胡杨树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公元1514年至1680年在新疆有一个叶尔羌国,它的首都设在喀什地区一个叫莎车的地方。故事的发生时间约为1540年左右,当时的国二代英明治国,常借狩猎的名义到各遥远的乡村部落便服考察民情。有一次狩猎时王照例吩...
继续阅读, 共969字、1图
喀什老城建于土崖之上,大致可分为阔库斯弧贝亚、江浩罕和奥然喀依三处。在拔地而起数米高的土崖上,分布着以土灰色土屋为主的民居群,其中有大量“爬坡楼”。它们由崖底向崖顶修去,最多地段达六七层之多,像藤蔓一样顺势“攀爬”,层层叠落,并由阶梯彼此相连,远远望去,若古城堡,似海市蜃楼,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它记述并见证了这座西域古城,从东汉到喀喇汗王朝,到叶尔...
继续阅读, 共194字
喀什老城区面积为8.36平方公里,内有65000余户居民,近22万人口,占喀什市区总人口的近一半。老城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民居多以土木、砖木构成,是研究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的重要物证。 喀什老城建于土崖之上,大致可分为阔库斯弧贝亚、江浩罕和奥然喀依三处。在拔地而起数米高的土崖上,分布着以土灰色土屋为主的民居群,其中...
继续阅读, 共526字
喀什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新城区,和内地没什么区别,只是大街上最多的代步工具是摩托车;老城区主要集中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高台民居,这里居住着最接地气的百姓,过着悠闲而简单的生活,高台民居的面积每年都在缩小,目前保护措施还没有跟上。不到高台民居等于没到喀什喀什街头
继续阅读, 共133字、3图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小周week(来自豆瓣本人)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23880173/喀什葛尔,玉石堆积的城市张骞出使西域,36国,新疆曾经有很多小国家。喀什是古疏勒国的都城,货物集散中心,两千多年前就有集市了。
继续阅读, 共165字
去喀什老城可以入住速8酒店,因为此酒店就在老城内。旁边的高台民居因为太过破旧,我去时正在拆迁。
继续阅读, 共47字、1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