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来北京,和朋友路过一家老北京炸酱面,心想应该很正宗吧,结果和在其他城市吃的炸酱面差不到哪去,很普通,黄瓜丝还不新鲜,凑合吃了半碗。。。我这好像还不算坑的,朋友遇见过巨难吃的老字号,完全挂羊头卖狗肉,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老字号还是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吸引着大批游客?大家有没有被哪些老字号“坑”过?
老字号"食馆,确实能吸引人,别说外地人,连当地人也不例外。但是不是所有加上"老字号"的馆子都能吸引人,原因至小有三:首先是辨真假;次是正宗否;再是口味如何,合乎你吗? 一是假的,首先当地人会先发觉,失去第一市场,生意肯定是冷落,外地客如是头脑灵活的也会避其三舍,只有为数少许的"猪脑袋"会盲目受骗也。 二是非正宗,那就要看他的手艺与味蕾处理得如何,高手者仍会博得一些客,低劣者就"一捶子"买卖。 三是来源正宗,正所谓"根正苗红"者,且味道要适合众多的人群,这样就会"门庭若市"了。 但"好不好食“那就另当别论了,口味这东西是因人而异,就算是常在一口锅的夫妻两都有别,有一次去突尼斯旅游,有位驴友说歺桌上的味道真难食,接受不了;但他夫人却说不错的,挺能接'受。还有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市的"狗不理“包子挺畅销的,有一次我在天津正宗的馆子门前,见欲购者排着长长的队,一天的产品,不到一小时就卖光了;但同是这个老板,跑到深圳市区繁华地段,同样开办了在天津大名鼎鼎的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店,据说天天有不少的正宗天津包子卖不出,只好拿去喂猪,不久,老板也只好"关门大吉"了。如此云云,数不胜数也。
更多全球玩法
全部回答(90条)
饭馆打着老字号招牌,来招睐生意还真是不少,是真假难以分辩,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做生意都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响亮的招牌门面,的确是更能招睐顾客,比如沙县小吃,全国各地都有,但正而八经,能做出沙县小吃味道的却不好说,沙县小吃味道不错,特别是饺子,馄饨面食是很出名的,以前非常喜欢吃,看到打着沙县小吃招牌的饭店,会进去吃一碗馄饨,但味道却不大相同,有些店做得...
继续阅读, 共371字、7图
老字号确实能吸引外地人,但所谓老字号价格贵,排长队,味道也还是一样,完全没有必要。我旅行从来不跟攻略或推荐走,基本上是想去那家店就去大众点评看看有没有很特别的评价,特别差当然就不去了,还好就可以了。反而很多时候偶遇的美食,让人难忘。我在西班牙就遇到了美食,在一个在梅里达的地方闲逛找吃,看到附近有一家餐馆,大众点评说好吃大份,我们就去了。点餐的时候我们两个...
继续阅读, 共386字、6图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但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吃货。中国人出门旅游,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风土人情,而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果你旅游过就会发现,每一个景区的老字号小吃店,都是人气爆棚,游人如织。而在这种躺着就能挣钱的风气下,不少的名小吃都堕落了,本地人不会去,游客排着队挨宰。和楼主的提问一样,其实饭馆也是大同小异。下面据我了解的几样小吃我吐槽一下,都可...
继续阅读, 共605字
大城市、黄金地段基本上老字号都已埋没……老字号之所以老、经久不衰,是因为质量有保证,性价比高。餐饮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加工、出售都必须在同一地点(为了保证食品的最鲜美状态,某些可适当储藏的点心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价、人工成本的炒高(食材成本虽然也涨,但上涨较慢),位于大城市黄金地段的餐饮行业,按常理来说产品也应该上涨,但餐饮行业产品价格一旦上涨...
继续阅读, 共531字
可以理解.......,北京的特色餐饮本来就不多,除了炸酱面和一些小吃,估计就是烤鸭了。其实老字号的发展确实是遇到了瓶颈,但也不是所有老字号都很坑,只是北京或这种旅游城市可能会比较集中一些,难免有时运气不好就踩到了。从感受上讲,好吃不贵的,大家都很喜欢;好吃又贵的,大家可以从心里上勉强接受;难吃又贵的,那就很让人郁闷了——不仅游客如此,日常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也...
继续阅读, 共401字
只能说很多人不了解北京,那些把名号挂上老字的基本上不是老字号。很多甚至是外地人在北京开的饭馆。真正的老字号比如,同和居、全聚德、汇丰楼、东来顺等等没有挂老字的。王府井大街的小吃街基本没有北京人开的真正北京小吃。所以您若是稍微明白点儿的人不会走进那些挂着老字却没老味道的商家。我经常外出,到了外地吃饭也特别注意是不是真的老字号。否则也会上当,把不是特产的小吃...
继续阅读, 共305字、1图
马来西亚沙巴亚庇图1⃣️大茄来-好吃😋但是贵(正常来说马拉海鲜应该最便宜的)图2⃣️海南鸡肉骨茶-贵,难吃,鸡是梅的..不新鲜图3⃣️4⃣️同样是马来西亚,自己去市场买海鲜在民宿做的,💰220RMB,4个成人老虎虾,海虾🦞随便吃到饱。便宜且好吃😋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动手,在异国煮一顿当地餐也是旅行难忘的体验。✈️
继续阅读, 共162字、4图
老字号现在不太敢认同了,北京最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就是一例,味道和外面一般饭店的差异很小,但价格差距非常大,吃后朋友告诉我北京当地人是不会来这里吃烤鸭的。如同上海人不会到豫园里去吃小笼包一样的道理。在北京有个叫白魁的老字号,在东四这边,简直是见证了老字号的灾难,破罐子破摔这句话给他在合适不过,但外地人还是不停的涌入,不吃后悔。吃了更后悔。青岛一个叫春和楼的老...
继续阅读, 共284字、1图
全是噱头外地不管是旅游区还是其他,只要你有钱在自己家就能吃到的东西去之前还满以为当地会更正宗,事实上还不如开在本地的味道好呢说句再明白不过的话,现在各国美食千变万化,名气厨师又岂会不如古时的手法,一直在精进,比如北京人爱喝豆汁,你如果喝了,会恶心一天的,酸酸涩涩再加上臭豆腐味,恶心绝了如果为了吃去外地,我想不去也罢,曾经去香港、广州、成都、桂林、西安,等...
继续阅读, 共2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