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奈:殖民枪炮与印度神像共舞
金奈是印度第四大城市、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首府,旧称“马德拉斯”(Madras),被公认为南印度的“门户”。
令我高兴的是,南印度的肉食类餐馆很多,不像在北印度行走十天、半个月吃不上一点肉都很寻常。此外,南印度的人感觉比北印度的人更开放,乐于助人,也更爱开玩笑。比如,“抽烟吗?”“喝酒吗,请你喝杯?”等问题,我在北印度旅行时很少会遇到,但在南印度不时会碰上一些爱搭讪的。在金奈的艾格默火车站(Egmore Railway station)问路,得到一俊朗的印度青年热心周到又注重礼节的帮助。在金奈市区一家旅行机构买飞往斯里兰卡科伦坡的机票,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我问他们公司在金奈是否还有别的办事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没有,我们是King,King没有branches,是唯一的。”“好吧,你挺幽默。”我夸赞道。
圣乔治堡是我探索金奈的起点。说起金奈的发展史,绕不过英国殖民史。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新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其中包括一系列贸易特权。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壮大,它不再是单纯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公司,其触角伸向了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军事领域。为了更好地从香料贸易中获利,东印度公司开始寻求在印度东海岸建设堡垒和据点。位于印度东南部、临近孟加拉湾的马德拉斯,被相中了。1644年4月23日,在圣乔治节(Saint George's Day)这一天,马德拉斯的圣乔治堡(Fort St.George)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第一座堡垒。熟悉西方宗教节日的人,应该对圣乔治并不陌生,他是著名的基督教殉道圣人,公元303年4月23日因试图阻止罗马皇帝迫害基督徒而被杀害,后来人们设立圣乔治节纪念他。随着英国殖民版图的扩张,这位圣人也开始为印度人所熟知。
(圣乔治堡博物馆外的炮台是历史的见证者)
起初,面临大海的圣乔治堡附近只是些小渔村,但很快就发展成为马德拉斯的政治商贸中心,直到今天,圣乔治堡周边仍盘踞着数个政府机关单位,连门外的大马路看起来都比别的城区更宽敞有序。除了圣乔治堡博物馆外的炮台还能见证一丝这座堡垒曾经的威严外,如今这片区域一个大杂院连着另一个大杂院,根本分不清它的界限到底在哪儿。圣乔治堡内的马德拉斯银行(Madras Bank)竣工于1795年,印度政府把其改建为圣乔治堡博物馆后于1948年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的规模大小适中,三层楼、十个展厅主要展示了英国殖民时期的文物展品。进入展厅,康沃利斯侯爵(Charles Cornwallis,1738-1805)的大理石雕像颇引人注目。1786年至1793年,他曾出任印度总督;1805年,他再度任印度总督,但赴任后不久在当年10月就因病而逝。他在历史上更“著名的事迹”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他担任北美英军副总司令,1781年在约克镇战役中大败,率军向美法联军投降。经此一役,英国政府才决定谈判并结束战争。他的“失败者”形象,曾出现在2000年梅尔·杰布森主演的电影《爱国者》中。此外,展厅中少不了刀剑、匕首、枪支、炮弹、英军制服等殖民时期的文物,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东印度公司从世界各地搜罗的货物,其中包括好看的中国瓷器。博物馆里还展示了马德拉斯不同时期的风景画,乔治三世、维多利亚女王等英国统治者的人物肖像画等,让人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进了金奈的“前世”。
(圣玛丽教堂是印度最古老的圣公会教堂之一)
(圣玛丽教堂的小庭院花草簇生)
圣乔治堡博物馆附近有一座圣玛丽教堂(St Mary’sChurch)值得逛逛。建于1680年的圣玛丽教堂是印度最古老的圣公会教堂之一,被称为“东方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淡黄色的外观在周边绿树的映衬下显得优雅而低调,尖塔顶上的十字架仿佛俯瞰着整片街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进去一探究竟。教堂内部的装潢并不富丽堂皇,但素净安宁,渗透着在岁月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庄严气质。不过,这里也能挖出有意思的八卦。教堂建成后,圣乔治堡东印度公司职员、教区代表伊利胡·耶鲁(Elihu Yale)和妻子凯瑟琳·辛玛斯(Catherine Hynmers)在此举办了第一场婚礼仪式。后来,伊利胡·耶鲁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总裁。令他留名青史的是1718年他给耶鲁大学的前身“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的丰厚捐赠。该学校为了感谢他的慷慨资助,将校名改为耶鲁大学。教堂外有个小庭院,花草簇生,在树荫下闭目养神,十分惬意。此外,圣乔治堡附近另一处标志性景点是建于1892年的金奈高等法院(High Court)。其砖红色的外观、洋葱头形的屋顶十分引人注目,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复兴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再结合印度的莫卧儿风格,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名为印度撒拉逊(Indo-Saracenic Revival)的建筑风格。和高等法院的鲜亮恢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围墙外衣衫褴褛的乞讨者,这大概就是印度街头特色吧。
(马里纳海滩人满为患)
(海滩上的旋转木马)
(小贩把玉米摞得像积木一样整齐有型)
(卖鱼的小贩把摊位装点得活色生香)
马里纳海滩(Marina Beach)号称是亚洲海岸线最长的海滩,来到海滩走一走,你会惊叹这么大的海滩,竟然还人满为患,而且绝大部分是印度人。对于那些醉心于享受海滩的浪漫和闲适的外国游客来说,这里过于脏乱和喧闹:卖食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印度人成群结队地坐在沙滩上谈笑风生,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但这里却有活色生香的动人俗世画面:孩子们在简陋的旋转木马上嬉笑欢呼,卖玉米的小贩把玉米摞得像积木一样整齐有型,为了吸引顾客海鲜烧烤摊被“装扮”得骚气十足,无论大人孩子都在海里扑腾得自在开心,更别提海滩上莫名其妙驶过的大车子……货真价实的印度style海滩就该是这样子的啊,它根本不需要讨好外国观光客 。
沿着马里纳海滩一直走,可以走到安纳纪念公园(AnnaMemorial)。这是为了纪念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安纳杜拉伊(C. N. Annadurai)而建造的公园。安纳杜拉伊是著名的泰米尔语演说家、作家、剧作家,曾当过老师、记者和编辑,后来进入政界,加入达罗毗荼党(Dravidar Kazhagam),随后又和达罗毗荼党分裂,创立达罗毗荼进步联盟(DravidaMunnetra Kazhagam,简称DMK)。因数次参与反对印度国大党(印度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主要政党是印度人民党)政府的示威活动而入狱,这反而使他获得更高的政治声誉。1967年,他赢取邦选举的胜利,并在任内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备受爱戴的政治家。1969年,他患癌症去世,葬于该纪念公园内。进入公园后,眼前是一组造型简洁的白色拱形建筑,金色的安纳杜拉伊雕像和其身后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兀自庄严地迎来送往。在纪念碑前眺望远处的孟加拉湾,觉得能长眠在这样的地方,真好啊。
(安纳纪念公园白色拱形建筑十分抢眼)
(高高耸立的安纳纪念碑)
穿过安纳纪念公园,很快就能走到MGR纪念公园(MGR Memorial),这是为纪念泰米尔纳德邦另一位政治家拉马钦德兰(M. G.Ramachandran)而设立的公园。拉马钦德兰也曾任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还是印度著名的演员和电影制作人,在泰米尔电影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公园里拉马钦德兰的金色雕像蛮逗趣,戴着“墨镜”,挂着花环,就跟宝莱坞明星一样“炫酷高调”,相比之下,安纳杜拉伊的雕像显得太一本正经了。大概参观者对MGR纪念公园门口的雕塑都会印象深刻——两片白色的树叶下奔驰着金色的骏马。据说树叶是拉马钦德兰所创立的AIADMK党(All India Anna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的象征——该政党是安纳杜拉伊去世后从其创立的DMK分裂出来的;而骏马则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马帕加索斯。琢磨印度的各种党派觉得有点晕头转向,一些政党追溯起来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时候就是党内人士之间存在水火不容的政见分歧,实力足够强悍的就拉人出去“单飞”了。
(拉马钦德兰的金色雕像颇有明星派头)
(MGR纪念公园门口的树叶与骏马雕塑让人印象深刻)
从MGR纪念公园正门出来,走过马路对面就是马德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Madras)。创建于1857年的马德拉斯大学,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的著名校友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拉·拉曼、印度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著名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等。看着校园里富有历史感的美丽建筑,行色匆匆又年轻有活力的学子,不禁怀念起遥远的大学时光。
(马德拉斯大学的建筑富有历史感)
(校园中行色匆匆的学子)
金奈有不少印度教寺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卡帕利锡瓦拉尔寺(Kapaleeswarar Temple)。该寺庙建于公元7世纪,是典型的南印度达罗毗荼风格建筑。寺庙里主要敬奉湿婆神(Shiva)和其妻子帕尔瓦蒂(Parvati)。在印度神话中,湿婆神是林伽(lingam,男性生殖器)的化身,拥有生殖与毁灭的力量;帕尔瓦蒂则是约尼(yoni,女性生殖器)的化身。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描述,正是湿婆神和妻子的交合,孕育了印度文明。卡帕利锡瓦拉尔寺最有特色的是它高耸的塔门,塔门上方雕刻着许多姿态万千的印度教诸神及其坐骑。我拜访寺庙时已接近傍晚,依然在暮色中远远地望到了美丽的塔门,奔到塔门下仰望了好一会,但实在分不清诸神的样子——我对很多印度教神像有严重的脸盲症。庙里香火很旺,信徒鱼贯而入。寺庙的地板也很有看头,画了各种花卉、乐器等图案,可惜不知是否有什么特殊寓意。和一般印度教寺庙不同的是,卡帕利锡瓦拉尔寺中还有很多孔雀的雕像或艺术元素。孔雀是众神的坐骑之一,同时雌孔雀也是取悦、崇拜湿婆神的幻化和表征。
(卡帕利锡瓦拉尔寺是典型的南印度达罗毗荼风格建筑)
(寺庙地板上的美丽绘画)
(寺庙中随处可见孔雀的装饰元素)
(夜色中的卡帕利锡瓦拉尔寺依然香火旺盛)
如果想更近距离地欣赏和了解印度教诸神的文化和知识,金奈政府博物馆(Chennai government museum)是不容错过的景点。创建于1851年的金奈政府博物馆是印度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包括印度雕刻展厅、青铜展厅、民族艺术展厅等40多个展厅,主要分布在6幢建筑里,好好逛逛得耗大半天。最喜欢雕刻文物,数量多且精美,各种印度神像的姿态和雕工令人叹为观止。我甚至忍不住掏出笔记本,记下自己喜欢的雕像的名字(馆内不允许拍照),身旁一个印度小姑娘好奇地问她爸爸我在做什么,爸爸用英语向我询问,我笑道:“因为你们的神太多了,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所以遇到喜欢的就记下来。”印度小姑娘听完爸爸的转述,开心地笑了,大概觉得这个老外有点疯狂。悲剧的是,我的小本子搬家后就找不到了。在我看来,印度教就像宗教中的“迪士尼”,丰富热闹,怪神乱力,神不仅多,故事也好玩。多希望能买到一本详尽的印度教诸神图册,不仅有好看的画像,而且有关于他们的名字、配偶、坐骑、化身、故事等的介绍。我实在无法理解印度人是如何消化如此多神话故事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神一点都不无聊,可比肩希腊神话中的诸神。
(金奈政府博物馆的浮雕展现了神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世界)
(金奈政府博物馆内可爱的小庭院)
从金奈政府博物馆出来,在大马路上晃悠,又差点撞上“狗屎运”。这里的“狗屎”不是比喻,而是真实的泛指,包括牛屎、狗屎等不知道什么动物的排泄物,你一不留神就可能会踩到。在印度旅游,我养成了走路看脚的习惯,就是怕踩着“地雷”,但金奈的“地雷”好像频繁了点,很容易中招,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倒霉了。幸而,这天金奈的天气非常好,天空蓝得让人倒吸一口气,路尽头的云朵望过去像是地里长出来的,似乎要努力长上天穹。傍晚时分,居然还看到了令人惊艳的火烧云。唉,就这样分分钟原谅了马路上肆无忌惮的“狗屎”景观。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