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更多海口当地信息
蜂蜂点评
4.1
分
风光4
特色4.1
服务3.8
78%的蜂蜂推荐
全部评论
1043
好评
811
差评
31
有图
352
游记提及
186
金牌点评
4
有小吃
87
值得去
75
历史悠久
48
人很多
33
交通方便
30
一意孤行
Lv.45
骑楼老街主要是指分布于 海口 市得胜沙路、 中山 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这里的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由如 海南 多雨,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建成了这种既能避雨,又便于行人通行的独特建筑风格的骑楼老街。
5图
来自游记
《浪迹三亚》
2019-04-22发布
举报
大婷爱吃鱼
Lv.12
海口骑楼老街给我一种非常文艺复古的感觉,加上去的那天天气甚好,蓝天白云之下,独具特色的建筑显得更加小清新,拍出来的照片完全不用P图。去吃了很有名的陈记汤饭,里面人真的是太多了,楼上楼下都坐满了,可见它的味道不一般,果然吃过之后觉得还不错,老板也非常热情,值得去吃一吃。
3图
2019-04-09发布
举报
∴百事√可乐
Lv.16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主要分布在得胜沙路、新华南路、中山路、博爱路及解放路一带。骑楼是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地的建筑风格所建,现在这些南洋建筑经营着各种店铺。老街外表乍看斑驳古拙,仔细欣赏时发现那些建筑上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蜿蜒的街道,来往的人群,逛起来还挺有感觉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买东西需要讲价,并且一定要狠!得胜沙路是海南较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新华南路有着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中山路是曾经是五金灯饰一条街,如今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咖啡馆、画廊、工艺品店等,散发着浓浓小资与文艺气息。博爱路的街边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服装、鲜花、礼品等,生活气息浓郁。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较为有名的骑楼小吃街并不在骑楼老街,是在大同街道。从骑楼老街坐车过去2站路,也可以步行,步行过去大约1.1公里,逛完街可以去那里吃小吃,抱罗粉、清补凉、反沙芋头、榴莲酥、椰子饭、木瓜雪蛤……让吃货们欲罢不能。
4图
来自游记
《环琼行》
2019-04-05发布
举报
北投影像
Lv.6
怎么说!这是第一次来海口,借着出差的机会多些时间慢慢了解这座城市,总结来说:街景有味。
走过很多很多城市,看过无数老街特色,但骑楼老街给我的第一感觉:大气焕着高贵,古老透出酷锐。林林总总、参差不齐、各具特色、各表一处。这里仿佛浓缩了城市的韵味,芳华曲韵,调中气息。
常来走一走,看一看充分流露出海口当地文化气息最浓厚的街道,最有历史感的街道,最具代表性的街道。
11图
2019-03-25发布
举报
Aqubf653
Lv.4
西门外, 海口 百年老街区之一。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为防倭寇海盗抢劫,建 海口 所城。西门外,即古 海口 所城西门之外区域,原为大片湖泊沼泽,俗称西门塘。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潮州 、 汕头 商人选择此地作为商业活动场所,填塘造地建立“ 潮州 会馆”,前庭为高脚建筑,一直位于水中,风格奇特,曾为 海口 一景,故吸引四方商贾衍集,西门外渐次繁华。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 海口 独立设市,拆城墙,“西门外”遂成地名,正式划入城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海口 改称为琼山县,第十一区,下辖 永安 、 福安 二镇。西门外建有 福安 小学,即为镇中心小学(现为 海口 市第十一小学)。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 海口 从琼山县分出独立设市,称“ 海口 市政厅”,后称“ 广东 省第九区( 海南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民国政府升 海南 为省级,府署就设在“ 潮州 会馆”。解放后,市公安局也曾在“ 潮州 会馆”办公。 海口 市人民政府、 海南 日报社、 海口 市体育运动学校、 海口 市青少年文化宫等,都曾寻址于西门外(今新华南路)一带。原“ 潮州 会馆”历经变迁,现为“多宝利广场”,是 海口 老市区一座规模较大的七层商业大厦。
今日西门外, 东至 新华南路,西以市文化宫和人民广场为界,南连人民公园西湖畔,北接解放西路东段,商贸繁盛,人气兴旺,仍属 海口 黄金宝地。
5图
来自游记
《不变的海口,古典而又繁华》
2019-03-20发布
举报
高高
Lv.33
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这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过去水域比现在宽,能够把船直接开进来。老骑楼的生意街区最热闹的是在得胜沙的服装批发市场,但是老建筑却要从水巷口逛起。因此,如果想逛骑楼老街,最好是在水巷口下车,不要到钟楼站下车,那样会需要在多走一段距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巷子里随时有电瓶车在其中穿梭,一定要注意安全。慢慢走,慢慢逛,还会发现很多好吃的小店,店面都不大,却可以让人吃到爆。
如果想拍照,摆造型,可以在 中山 路步行街拍,那里没有电动车,自行车,可以随意拍美照,没有安全隐患! 外出游玩,安全最重要哦!
5图
来自游记
《一个人的海南行!》
2019-02-13发布
举报
森伞去哪
Lv.23
其实去了骑楼老街以后就发现,这就是电影公社的西洋街的原型。不过比较贴切生活,不像很多地方的骑楼建筑群那么商业化,我们就这样漫步在骑楼中,仰头观望着这记忆中熟悉又新鲜的美景。
停雨之后的骑楼,五光十色的霓虹倒映在湿漉漉的地板上,为眼前这想念的故乡增添无限魅力。
10图
来自游记
《海南 · 拾忆(2019.01)》
2019-01-23发布
举报
郝浪
Lv.30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分布在龙华区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长堤路等几条老街区,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海口骑楼老街以其百年沧桑,极富中西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荣获首批十大“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3图
2019-01-01发布
举报
闲人散客NBA
Lv.45
我们是下午的4点钟左右到达骑楼老街,沿着一条条的街道和巷子慢慢的溜达着,欣赏着这里有百余年历史的建筑,品尝了这里有名的美食:肠粉和猪肚包鸡。走路时还得留意着身边的电动车鱼贯而过,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的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尽管这里的建筑已经非常老旧,但仍有居民居住于此。有居民的老街,就是活着的老街,这样的老街才能够传承历史,才能够保持它应有的韵味。在这片建筑中,历史,美食,南洋文化、骑楼建筑,都已融汇在了一起。
海口 虽然只是个地级城市,但毕竟是一省的省会,在市中心能够保留如此之大的一片闹市,只进行了修修补补而没有被拆除重建,真是一件幸事,值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5图
来自游记
《2017单车自驾7600公里海南行之游海口--三》
2018-12-26发布
举报
Bullet
Lv.28
老街就在钟楼对面
老街的房子很南洋,有的好像有霉斑了,有的之前有过火灾,整栋楼的外墙黑漆漆
七拐八拐的巷子里有很多卖吃食的小店,海南粉 抱罗粉 酸粉 猪脚
很喜欢这种腔调的地方,即便路边的商铺并不那么好逛
吃的 穿的 用的 甚至五金店 轮胎店 全部都有
刚入街那一排卖衣服的档口,很像广州上下九步行街那边
3图
来自游记
《东北玩泥巴?no。海南看浪花!》
2018-12-24发布
举报
写点评
加载更多
蜂蜂点评
78%的蜂蜂推荐
走过很多很多城市,看过无数老街特色,但骑楼老街给我的第一感觉:大气焕着高贵,古老透出酷锐。林林总总、参差不齐、各具特色、各表一处。这里仿佛浓缩了城市的韵味,芳华曲韵,调中气息。
常来走一走,看一看充分流露出海口当地文化气息最浓厚的街道,最有历史感的街道,最具代表性的街道。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为防倭寇海盗抢劫,建 海口 所城。西门外,即古 海口 所城西门之外区域,原为大片湖泊沼泽,俗称西门塘。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潮州 、 汕头 商人选择此地作为商业活动场所,填塘造地建立“ 潮州 会馆”,前庭为高脚建筑,一直位于水中,风格奇特,曾为 海口 一景,故吸引四方商贾衍集,西门外渐次繁华。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 海口 独立设市,拆城墙,“西门外”遂成地名,正式划入城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海口 改称为琼山县,第十一区,下辖 永安 、 福安 二镇。西门外建有 福安 小学,即为镇中心小学(现为 海口 市第十一小学)。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 海口 从琼山县分出独立设市,称“ 海口 市政厅”,后称“ 广东 省第九区( 海南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民国政府升 海南 为省级,府署就设在“ 潮州 会馆”。解放后,市公安局也曾在“ 潮州 会馆”办公。 海口 市人民政府、 海南 日报社、 海口 市体育运动学校、 海口 市青少年文化宫等,都曾寻址于西门外(今新华南路)一带。原“ 潮州 会馆”历经变迁,现为“多宝利广场”,是 海口 老市区一座规模较大的七层商业大厦。
今日西门外, 东至 新华南路,西以市文化宫和人民广场为界,南连人民公园西湖畔,北接解放西路东段,商贸繁盛,人气兴旺,仍属 海口 黄金宝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巷子里随时有电瓶车在其中穿梭,一定要注意安全。慢慢走,慢慢逛,还会发现很多好吃的小店,店面都不大,却可以让人吃到爆。
如果想拍照,摆造型,可以在 中山 路步行街拍,那里没有电动车,自行车,可以随意拍美照,没有安全隐患! 外出游玩,安全最重要哦!
停雨之后的骑楼,五光十色的霓虹倒映在湿漉漉的地板上,为眼前这想念的故乡增添无限魅力。
尽管这里的建筑已经非常老旧,但仍有居民居住于此。有居民的老街,就是活着的老街,这样的老街才能够传承历史,才能够保持它应有的韵味。在这片建筑中,历史,美食,南洋文化、骑楼建筑,都已融汇在了一起。
海口 虽然只是个地级城市,但毕竟是一省的省会,在市中心能够保留如此之大的一片闹市,只进行了修修补补而没有被拆除重建,真是一件幸事,值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老街的房子很南洋,有的好像有霉斑了,有的之前有过火灾,整栋楼的外墙黑漆漆
七拐八拐的巷子里有很多卖吃食的小店,海南粉 抱罗粉 酸粉 猪脚
很喜欢这种腔调的地方,即便路边的商铺并不那么好逛
吃的 穿的 用的 甚至五金店 轮胎店 全部都有
刚入街那一排卖衣服的档口,很像广州上下九步行街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