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红其拉甫(2017夏游大西北之40)
2017.11.22发布·2763阅读
斯巴达克斯 5国160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目的地

塔什

出行时间·天数

-

人均费用(人民币)

-

       8月3日,天晴多云。上午游览塔什库尔干石头城阿拉尔金草滩。吃完中饭,我们沿G314喀喇昆仑公路一路南行,前往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毗邻
巴基斯坦,红其拉甫至塔什库尔干130公里,至喀什市420公里,至乌鲁木齐1890公里。G314国道,始于乌鲁木齐,国内终于红其拉甫,故G314国道又称为乌红线。G314国道从红其拉甫过境进入巴基斯坦,称为喀喇昆仑公路。从红其拉甫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870公里。还不到从红其拉甫到乌鲁木齐的一半距离。红其拉甫海拔477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陆路口岸,也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对红其拉甫的最好形容。相传在唐僧西天取经之前,曾有一个多达万人的商队因遇暴风雪而全部死亡。据说至今还有人孜孜不倦寻找那支在茫茫高原失踪的商队和那令人垂涎的丢弃宝藏。
      沿喀喇昆仑公里南行至K1824公里里程碑,可以看到一个指示牌,往西便是著名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现属于
阿富汗管辖。历史上为中国领土,是帕米尔高原8帕之一的瓦罕帕米尔。从地理上来看,瓦罕走廊向一根楔子一样,将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开。瓦罕走廊最狭窄的区域其宽度不足一公里。但却是历史上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并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过了瓦罕走廊,继续沿G314国道南行,地势越来越高,最后沿山路攀沿,来到了久闻其名的红其拉甫边防哨所据地。这里距中巴边境还有两三公里,但我们没有边境通行证只能止步于此。红其拉甫边防哨所驻地位于喀喇昆仑公路傍边,属于一个比较开阔的山谷地带。营房就建在公路边的山坡上,红色的屋顶,在这灰暗的高原特别醒目。在建筑屋的正前方“红其拉甫前哨班”的招牌令人肃然起敬。正当我们对这些戍边将士抱有一种崇敬、感激的心情拍摄哨所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士兵一再对着我们粗鲁的大声吆喝,“禁止拍摄。”这时候我才感觉到,国人的素质依然低下,即便是这些号称我们最可爱的人,看来提高国民素质依然任重道远。记得2003年去
吉隆坡,参观马来西亚首相府,看到守卫的士兵在岗亭内站岗,我跑进岗亭内,士兵还愉快的跟我一起在岗亭内合影。要知道那可是首相府和荷枪实弹的卫兵。民拥军,军爱民就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2003年在吉隆坡马来西亚首相府与卫兵合影
     虽然有个小小不愉快的插曲,但是对驻守在这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远离亲人和故土的将士,无疑我们心存感激。红其拉甫是全国人民的红其拉甫,那里的将士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离开红其拉甫,我们沿G314国道返回
塔什库尔干。明天将离开塔什库尔干,前往阿克陶县。

幻云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