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七曲山大庙&绵阳仙海湖
2017.06.02发布·9108阅读
@沐雨蝶舞 3国12城

随心所摄📸

目的地

梓潼

出行时间·天数

2017.04.12 ·1天

人均费用(人民币)

-

梓潼七曲山大庙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 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门票40元。
七曲山大庙,位于县城之北9公里,古名善板祠,唐改名七曲寺,南宋又改名灵应祠,元改称文昌帝君庙,明清则改称太庙、大庙。自唐、宋两代皇帝将梓潼神追封为“王”的爵位后,地方政府即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开始,按王府格局续修七曲寺,建成后即敇庙名曰:“灵应祠”。又经历代维修扩建,整个建筑共占地1.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从而形成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王宫建筑群。今存元、明、清之殿宇亭台23处,以真庆宫之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物,则依山造势,顺其自然,向左右延展。整个建筑集南北风貌于一体,既有如正殿、桂香殿、天尊殿的雄伟庄重的北方风格,又有如风洞楼、瘟主殿等建筑雅致奇秀的南方风韵。这片古林深藏的洞天福地,因其建筑群错落有致,风格殊异,突显“林富其幽,山壮其势,水秀其姿,洞观其邃”的特点,不少古今人士均称其是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庙宇构筑方面的具体实践
星星经过“二十四孝”级石阶,阳光如洒,金碧辉煌。

 正殿 位居真庆宫中轴线的中心部位,是供俸
文昌帝君的主殿。据清咸丰版《重修梓潼县志》记载,灵应祠肇造于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后渐有毁损。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蜀王朱椿(明太祖之第十一子为蜀王),拨银三万两,仍按王宫仪制进行修复。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毁于野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重建。正殿前置皋门,左右(南北)配有戟门,北曰迎祥门,南曰化吉门。由皋门而入,登二十四级乘带踏道(俗称二十孝石阶)。踏道之中雕刻有“九龙朝圣”的浅浮雕图案,以示殿宇之庄重、肃穆。升阶后,即入拜殿、高歌台(献舞乐、祭祀、行大礼之殿)。拜厅高歌台之北有鼓楼,南有钟楼,有联语曰:里通言相外;声在有无中。正殿呈正方形,穿斗抬梁,大木结构,十一架梁前后乳栿搭牵五柱,通高12.3米,面阔22.5米,进深四间21.5米,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系走廊。其斗拱分配均为四铺作,泥道拱雕饰菊花图案,施以五彩编装,成为装饰斗拱,唯屋前后乳栿前端延伸出柱头之外,其上置以大斗,并雕饰螭首(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屋脊为单檐歇山造,复盖绿色筒瓦,饰火珠、鸱吻。拜厅之南北两壁,绘刻有麒麟各一幅。正殿陈列神像9躯。文昌像居于正中高台,全身鎏金,头戴冕旒,身着绣龙袍服,执笏正坐。左右8躯侍神,自外至内可分为四组,第一组值殿功曹左右各一人,第二组录事仙官左右各一人,第三组左考功郎,右文选郎,第四组左天聋,右地哑。上列9躯神像,后背均有铭文,铭文为“崇祯元年陕西金火匠人薛姓”铸。正殿拜厅悬有乾隆时期四川总督岳钟璜撰写的“紫极敷文”横匾一通,其后,又悬有-长张爱萍补书的“开物成务”横匾一道。殿柱有楹联,其中二联之联文为:“列天上星精两字传心惟孝友;掌人间禄籍千秋大业在文章。”“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胜地;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

推荐游记

  • 「国宝系.川」-卧龙山千佛岩石窟(6-860)&西岩寺摩崖造像及唐宋碑刻

    卧龙山位于梓潼城西15公里处,又名葛山、亮山。《舆地纪胜》载:“葛山、亦名亮山,昔诸葛北伐,尝营此山,因名”《蜀中名胜记》亦载:“梓撞西南三十里葛 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山上诸葛寨,山形椭圆,四面陡削,四寨门尚存。寨顶较平,周围约3000多米。南端为葛山寺,今人叫千佛岩。 葛山寺修建年代久远。东晋永宁元年(301)巴氏人李特流入四川,在绵竹起义。李特死后,其子李雄于304年攻入成都,建立成汉王朝。李雄称王前后,全家曾住梓潼,军旅之余,常读诸葛亮治理军政史籍。采用诸葛亮均田抑豪政策,把蜀治理

    小憨

    528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