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宏道书院——走三秦(106)
2024.06.06发布·64阅读
邢铁申 1国20城

自由职业,历史、地理爱好者。喜欢旅行。

目的地

三原

出行时间·天数

-

人均费用(人民币)

-

  宏道书院,位于陕西咸阳三原县城关镇北城西社巷。第七批国保单位。
  宏道书院,又称弘道书院。始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这一年三原人王承裕考中进士,陪伴其父王恕回归故里。县内的一些儒生前来求教,王承裕借用僧舍作为讲学之所,题名“弘道书屋”。后来求学之人越来越多,众人募捐,在北城永清坊普照寺废旧院的基础上,建立弘道书院。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原县成为陕甘两省(含今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中心。弘道书院作为西北最高学府,成为西北学界的代表。清乾隆时,因避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名讳,改弘道书院为“宏道书院”。清道光十年(1830年),陕西督学周之桢重修书院,更名为陕甘宏道书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宏道书院为宏道大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泾阳味经、崇实两院并入,更名为宏道高等学堂,成为当时西北传播西方新学的最高学府之一。清宣统初年(1909年),改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为三原宏道中等学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三原宏道高等工业学堂,设织染、窑业(后停开)两科。派员赴日本请教习、购机器,盖教学楼、建实习工厂。 民国二年(1913年),易名为陕西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称陕西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更名为陕西三原初级职业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三原工业职业学校。
  宏道书院以言传身教作教学原则。建成时,王恕宣布教育宗旨曰:“书院乃儒家讲学明道之所,用以进德修业,化民善俗,故务在治身勤修,以为世范。若徒以举业为务,以登科为念,则非弘道之本旨。”王恕的儿子王承裕在此宗旨的基础上订立为学科二十条,即“明德、学道、诵读、讲解、察理、学礼、作古文、作时文、博观、明治、考德、改过、作字、游艺、会食、夜课、考试、遵守、归宁、给假”。要求每个教师的教学上都要遵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原则。学生们要在博览、约取的基础上,慎思明辨、辩疑摘疵,达到学有所得。全体学生要以“体之以修身,推之以弘化”为准则,成为能对国家有所奉献的真儒。
  
陕西省历史上一些著名人士如:马理、雒昂、于右任、茹欲立、李元鼎、张季鸾、李仪社、吴宓、井勿幕、宋向宸、徐朗西,柏筱余、邹子良等均曾就读于该书院。
  宏道书院并不开放,误打误撞得以进入,不能进楼内展室,只能拍一些外景。
  这么好的地方,又出了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才,不开放,真的不理解。

推荐游记

  • 诗游中国之陕西三原柏社地坑窑院冬游记

    冬游 中国 唯一的地坑窑院村落 —— 三原 柏社村 三原 新兴 塬上柏社村的地窖民居: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地坑窑院,也叫“天井院”,俗称“地平线下的村庄”,“ 中国 北方”地下四合院,是 中国 民间创造的适合当地环境的一种特有建筑。柏社村也被网络媒体称为“天下地窑第一村”。 “进村不见村,见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树冠露三分”的地坑窑院。 地坑窑院和窑洞的方向依通风、采光、朝向等地势条件不同各异。地坑窑洞的出路,一般在院内偏角的地方挖一个洞,往上挖成斜坡,渐成露天 通道 通向地

    琳琳爹Li Jie

    5892 47
  • 泾阳三原富平一日游

    榕树下

    5146 5
  • 【西安周边】【周末】去三原吃小吃去!奉送城隍庙~~

    关键词: 三原 老黄家 赵家千层油饼 三原 城隍庙 惦记 三原 小吃很久了,一直说去转转,却拖到现在(期间连马嵬驿都去了)。其实 三原 县不算远,它隶属 咸阳 ,从 西安 城北上包茂高速只要小30公里,还是挺方便哒。 啊对了,也是这次要去才知道, 大名 鼎鼎的白鹿原,就是三“原”之一啊。 大礼拜天,磨磨蹭蹭才出发。天公不作美,能见度好低,雾霾严重,真是北方冬天style。到了 三原 虽说正好中午12点,但我们都还没饿呢,就先逛逛城隍庙吧! 三原 城隍庙是明清建筑,历史云云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不懂 。建筑虽有刷新过,但看得出雕刻

    毛毛毛老师

    24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