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路向北|3、大兴安岭下的满归小镇
2023.12.12发布·84阅读
晃荡的人儿 1国12城

关于晃荡,旅行和散文。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同名“晃荡的人儿”。

目的地

根河

出行时间·天数

2023.09.01 ·20天

人均费用(人民币)

7000

如若不是牙林线(满归-海拉尔中国唯一一条穿越大兴安岭的慢火车)从这里开始,有几个人会知道“满归”?蒙语中意为“洁净”的小镇。你以为全中国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其实非也,全国最冷的地方在根河,因为根河的海拔高,而根河最冷的地方在满归,一年最冷的时候是零下58度。这就是我们要来的地方。


我们从
漠河乘坐大巴穿行在大兴安岭中,除却林间一条路,两边便是望不到的原始森林,手机信号全无,当地人说,即使是他们自己,也不敢轻易深入大兴安岭, 因为很容易找不到方向,并且里面有黑熊。

这趟大巴每天下午两点从
漠河开出,到达满归三个多小时,因为地理地貌,包括所有人标准统一的东北话,让人分不清,到底黑龙江和内蒙是从哪里分了界?其实,每天往返于漠河和满归的这趟大巴,就承载着从黑龙江跨越到内蒙,而本来这两地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东北人还是内蒙人,反正就是“这儿疙瘩地银”。大巴车上大多数是要隔天去满归坐火车的人,因为满归有附近唯一可以通往内蒙其他地方的火车站。

我问司机,“这大巴冬天还发车吗?”

“开啊,照样开。”

“那么大的雪?”

“对啊,一样啊,就是开得慢点。”

图片

(也许一模一样,但其实并不一样)

你能想到吗?这么一辆破到离谱的中巴车,要在别的城市早就淘汰了,拉着几十人,走在漫天大雪中,两旁是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没有路灯,没有信号。我觉得,光想到这个画面,就可以拍一部电影了。

傍晚,车终于停在满归,一个一眼就望到头的小镇,旅店的老板开车来接我们,说暖气已经给我们烧上了了。我刚离开盛夏的
深圳没多久,就开始了与暖气作伴的日子,这种感觉真奇妙。旅店很大,一排蒙古包,不过我选的是连棑标间,更舒服些。老板说,他们9月15号就关门,天冷了没人来这儿,一年就只能开两三个月。

图片

(在
蒙古包旅店老板娘给做的一顿饭,饿了,在外旅行不说减肥)

“6月还下雪呢,也就七八月能好点,再过半个来月,这儿就十多度了。”这儿的人习惯把零下直接说成多少度。

图片

(九月初的阳光,暖熙的洒在大地上)

晚上我们往镇上走,想找个地方吃晚饭,其实没什么选择,人真少啊,老板说,现在满归常住人口也就是几百个,都走了,差不多的都走了。毕业大学生不愿意来这儿,给几千块一个月,给分房子,也不愿意来。我想到城市里的孩子,大学毕业,连考N年公务员,就是想进编制内,可就进不去。这就是,资源的极不匹配,有的人想进来,有的人要出去。

图片

(满归镇旁的凝翠山,不高,几百米,可以眺望整座小镇)

图片

(下面统一的蓝皮房子,就是全部的满归镇了)

镇上的主干街就这么一条,只要出了这条主干街,手机就没信号。看到一家橘色光的饭店“铁锅炖”,来
东北好久了,还没真正吃过铁锅,今天晚上,天寒地冻,就吃个热乎乎的铁锅吧。老板说,喊老板娘过来,在家里干活呢。老板娘不一会儿骑电动车过来了,还拎着一只鸡。我们再三嘱咐,一定要少做点,少做点,吃不完。来了东北,领教了这儿的分量,实在是多。眼看着剩下那么多,倒了,实在不忍,但打包带走,在旅途中也是个负担。

图片

晚上,就着小鸡铁锅炖,喝着酒,在
中国冷极之地,乌黑的天里,算是正式进入冬季了。

图片

(伊克萨玛,这里是满归最高的地方,据说,海拔近2000米。)

图片

图片

(满归是旅途中的精华所在,一个个不需要门票的纯大自然,美的想流泪)

图片

(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处风景皆可上《绿色星球》)

图片

图片

(网上叫“母子湖”?忘记了,总之很美很美,真清澈。)

第二天,和酒店老板谈好价格,我们正式深入
大兴安岭的旅行。一路上的风景都如诗如画,金秋浪漫,到了孟库伊河,水面清澈的,好像圣境,我们走入了童话里,没有人来到过,这里的每一处都令人惊喜。我去过太多的风景名胜区,在每一个光亮的角落,总会有人为丢弃的垃圾,令我心痛。可在这里,真的看不到任何垃圾,饼干袋、泡面盒、塑料袋,什么看不到。看来“冷”真好,把一切都隔绝了。

图片

(清澈无暇的水面,波光粼粼)

图片

图片

(就欣赏吧,没什么可说的了)


林子两旁肥沃的土地,长着异常肥硕的苔藓,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蓬勃的苔藓,大多地方的苔藓都干巴巴的巴在山石上,好似见不得光般,而这里的苔藓像野葱般茂密生长,随便拿起一块就是一捧,那味道,就是属于这森林的,不得不说这黑土地真“养人”啊。我从包里找出塑料袋,装了一把苔藓,还有一块浮木,这就是我此行唯一的纪念品。

图片

(森林的栈道)

图片

(金秋的叶)

图片

(肥沃的苔藓)

图片

(就是这一捧苔藓,跟着我,从最北到最南。)

就这样,它们伴随着我,接下来十多天的旅行,每天住在不同的酒店,给它们洒水保持湿润,最后再被我带到了四千公里外的
深圳。从中国的最北,来到了中国的最南,一个小小的也亮着橘色灯的阳台上,我每天细心的给它喷水,每次当它吸收到饱满的水分后,会尽情的绽放出那种天然的野性。那种味道,绝对不是市面上买到的苔藓能闻到的,我时常把鼻子扎进去,用力的闻,好像又置身于四千公里外的大兴安岭

图片

(为什么你那么美?
大兴安岭

我们穿行在笔直的路上,两旁就是我多少年来心心念念的
大兴安岭,真的到我面前,如此震撼,那金黄色,望不到边的璀璨,每一帧都如屏保,时不时跳出来的松鼠,刺猬、花尾鸡,更令人置身魔幻之地。我下车,请老板在前面慢慢的开,我想独自,独自,独自的,走在大兴安岭的林间小路上。

此时已经不用再百度,我可以脱口而出:

起风以前树林一片寂静

起风以前阳光和云彩

容易被忽略仿佛它们没有

存在的必要

起风以前穿过树林的人

是没有记忆的人

一个遁世者

起风以前说不准

是冬天的风刮得更凶

还是夏天的风刮得更凶

我有三年未到过那片树林

我走到那里

在起风以后

——西川《起风》

这首被我钟爱了这么多年的诗,只有来到
大兴安岭,才匹配它的规格。

图片

(看吧,风景如画)

我知道,也许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了,每一个目的地都不容易抵达,所以都弥足珍贵,值得我永生纪念。

图片

现在留在满归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都对1987年那场大火记忆犹新,他们说,那时烧的天都是红的,直烧了一个月,灭了又烧,烧了再灭,距离
漠河100多公里的满归,空气里都是烧焦的味道。现在当地人提起森林防火,都有一种敬畏感,比中国99%的老百姓的防火意识都高。司机抽烟一定要在车里,并且用水熄灭,绝不带火种入林,但依然止不住每年夏秋都会有的几场“小火”。因为东北这地方极度干燥,大兴安岭又是大多由松树与桦树组成,此树油脂很高,极易燃,另外,夏秋温度高,太阳光照强,也许只是几个采农货的外地人,留下的啤酒罐,香烟盒,在阳光的照射下,都会反射起火。

图片

(松树下的神仙)

所以我们路上,经常见到烧焦的一群树木,再过个一二十年,风吹着,树长着,又会有新的树,在这里,拔地而生,生根发芽,普照大地。自然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只要人不去干预它。

图片

(满归的大街上,就是如此一眼望到头)

下午我一个人走在满归空旷的大街上,就这么一条主干道,两旁一排平房就走完了。所谓的菜市场,就是路两边摆着摊,卖一些自家的蔬菜,才是9月初,天真冷啊,岁月与寒风在当地人脸上吹出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一点点青葱,几把青菜,几个萝卜都会摆出来卖,他们习惯了坐在寒风里闲唠嗑,这里比我去过的任何一座小城都要荒凉,人迹罕至。流浪狗成群结队,比镇上人的数量还多,在比人高的垃圾场里刨垃圾。

图片

(这是满归最红火的地方)

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是一家收农货的地方,实际上,就是收红豆与松塔两样,这是这个季节
大兴安岭盛产的两种宝物。红豆就是长在树上,犹如诗中所描绘的“红豆生南国”的红豆大小,但其实不是一种,这种红豆偏酸,像水果,当地人用来泡酒更多。松塔,就是我们常说的松果,松树的果实,里面富藏松子。我问了问收购的价格,红豆4-5元一斤,松塔6元一斤左右,看大小和品相。许多外地人和当地人,穿着厚实的皮衣皮裤,骑着摩托,左右几大汽油桶,早上进森林,直到傍晚回来,把桶里的一天采摘的果实倒入麻袋里,给商家称重,结钱。一般辛苦上一天能结千把块钱,这是秋收的成果,名副其实的劳动所得。

图片

(这就是
大兴安岭的红豆)

我伸手想尝个红豆吃,一个摩托车手拉下厚重的围巾和头盔,是个女人,她说 “别,别吃这个,吃这个。”

女人拉过另外一个麻袋,“这里的果更大。”

我吃了几颗,果然,更大更甜,像这女人的心一样。

图片

(随便摘的松果与干草,也跟着我来到了
深圳

这里,满归,已经没有学校了,更不要说医疗保健系统,年轻人不会再留在这里,慢慢地走到
牙克石,也就是我最终要坐火车去的地方,好一点的就去海拉尔哈尔滨,再多的流向了北京。做生意的人一年做三个月生意就走,去大城市投奔亲人,而留下来常住的,只有被时代遗忘的老人。我想,这是2023年,如果再过个20年,这些老人,也都不在了,这些极北的小城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生活,只有军队边防驻扎,商人入驻,一座只剩旅游的空城?


我不会说,满归,是我这次旅行的精华所在,虽然我的游记还没有写完。但我对它念念不忘,它值得被好好珍藏,它,值得被世间遗忘。

(这是早上六点钟的满归镇,这一天早上,我们要离开满归了,于是我走出院子,拍下了这一张清晨的小镇。那么,满归,再见了。)

推荐游记

  • 根河冷极村,中国最冷的村子,越冷越过瘾

    写在前面 这个冬天, 哈尔滨 火遍全网,连带 漠河 也 成功 出圈,不过 中国 最冷的地方既不是 哈尔滨 ,也不是 漠河 ,而是位于 内蒙古 自治区 东北 部 呼伦贝尔 市与 黑龙江 省交界处的 根河 市。 根河 冷极历史最低温为摄氏-58度,冷出天际。这个记录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 综合多项低温数据, 根河 被国家气象部门认定为“ 中国 冷极”。 位于 根河 市区往北大约55公里处的 中国 冷极村是最接近冷极点的村落。 每年冬天, 中国 冷极村及周边地区便冰天雪地,美成水墨画,又宛如童话世界,风景和好玩指数一点不输 哈尔滨 、 漠河 。

    一路南风

    119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