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
埃及
最初的印象,并不是巍峨的金字塔,亦非旷远神秘的庙宇,而是一副朦胧的金色画面:三角帆船翩翩泛舟在碧蓝的尼罗河,两岸挺拔着婆娑椰枣,金黄沙丘对峙着大河。尼罗河从
非洲
大陆奔跑而来,穿越茂林,横跨高原,流经世界最干燥之地——
撒哈拉沙漠
,最终汇入汪洋。在其长达六千多公里的漫长旅途中,它在沙漠中细长又蜿蜒,然后在
埃及
北部猛烈地冲刷出广袤的三角洲。从高空看去,它像极了一片银杏树叶。
现代的
埃及
生活与文明大多聚焦在这片银杏树叶的顶端:
开罗
、
亚历山大
港,而它细长的叶柄往往被人忽略。它太过狭窄,远不具备文明诞生所需要的体量。但就是在这细长的河流两岸,却点缀着人类古文明中响亮的几个名字:
阿斯旺
、
卢克索
、图坦卡蒙、阿蒙霍特普、拉美西斯…干涸气候似乎蕴藏着让一切传奇与故事不朽的千古之力,它们散落在黄沙中,亘古不变。
尼罗河上的船夫
开罗 Zamalek的午后
开罗
哈利利市集
余晖中的 卢克索 神庙
本游记著作权归@Chalffy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