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敦煌
,我知之甚少。最初的印象只停留在:
西北
边陲一座可以发出声音的沙漠名为鸣沙山和隐藏在这山中千年不涸的月牙形山泉。这份神奇被埋藏在心底很久,直到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道士塔》和《莫高窟》。再次激起了我对
敦煌
的兴趣,而这次吸引我的却是那个饱经蹂躏,破坏和遗忘的藏经洞。我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关于藏经洞,关于莫高窟,关于
敦煌
,于是就有了这次
西北
之行。
一天一夜,一路向西。四月底的一天我终于到来,无法预料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带着期待走出机场,艳
阳高
悬,空中尘土飞扬,土黄的大地空旷萧条,远处的一排刺槐正开着一串串紫色花朵。我知道这便是此次行程的起点——
敦煌
。
“
敦煌
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读到的这句话,也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时只是觉得这言语间隐隐透露着悲怆和无奈。
先来看一下古代陆上
丝绸之路
的地图,
敦煌
只是小小的一点,古代却是丝路上重镇和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的枢纽,可是当年的辉煌早已化为一座座废墟遗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敦煌
不大,第一天去月牙泉。从
敦煌
市区乘车约15分钟就到了城郊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走入景区大门眼前是连绵的几座沙丘,再进去是一段笔直的水泥路, 沿着路继续向里走四周依旧是沙丘,不见月牙泉的踪迹。在道路尽头突然向右急转,透过熙攘的人群我看到远处有一池新月形的清泉,岸边零星生长着几株芦苇,我猜这应该就是月牙泉了,想到余秋雨的文章《沙原隐泉》,果然名副其实。
本游记著作权归@小D-Culture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34%初次访问敦煌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莫高窟 → 鸣沙山
64%初次访问敦煌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西宁 → 塔尔寺 → 日月山 → 青海湖 → 黑马河 → 橡皮山 → 茶卡盐湖 → 德令哈 → 大柴旦 → 敦煌 → 瓜州 → 嘉峪关 → 张掖 → 祁连 → 门源 → 西宁
23%初次访问敦煌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西宁 → 青海湖 → 大柴旦 → 敦煌 → 嘉峪关 → 张掖 → 祁连 → 西宁
32%初次访问敦煌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敦煌 → 阿克塞 → 冷湖 → 茫崖 → 大柴旦 → 格尔木 → 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