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听说有去
朝鲜
的摄影团,毫不犹豫,立马报了名。连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对邻居家就这么感兴趣?在幼儿园听阿姨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学校读的是志愿军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的课文,到部队后发生的是“扣押
美国
普韦布洛号间谍船事件”,直到不久前吸引世界眼球的半岛核武危机还在沸沸扬扬……半个世纪以来,听着对这个“千里马”国家的众说纷纭,给我的感觉是几十年的隔离,
朝鲜
已经成为一个神秘的国度,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想想也难怪,我们现在除了每年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仪式和听到电视台播音员铿锵有力的话语外,很少能看到详细的文字报道和真实的影像资料,这些年已然不像70年代那样经常能看到《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护士之歌》等
朝鲜
电影,也听不到“摘苹果的时候”、“金日成将军之歌”这些
朝鲜
歌曲了,但我对
朝鲜
的思绪似乎仍停留在
鸭绿江
畔“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军歌,还有
上甘岭
的硝烟烽火和“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主旋,阿爸基、阿妈妮、红苹果、金达莱,这些才是我心中的
朝鲜
。
肯定有人不能理解这个论点,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情结。爱人的父亲曾亲赴
朝鲜
战场,老爸也多次访朝,他们留下的金色徽章和印着金达莱花的唱盘……使我很早就认识了这片热土,多少年了,战火硝烟虽已散尽,两国近在咫尺,却似相隔万里。我在心底对这个一衣带水却又如此神秘的国度和它战后发展的关注从未减弱,我总想有一天能站在那里,把所见所闻如实的写出来,用相机把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当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谈到
朝鲜
时还可以拿出拍摄的照片对他们说:“看,这就是今天的
朝鲜
”。
珍藏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
朝鲜
唱片
终于,机会来了——团队组好了,签证办妥了,机票买到了,令我惊讶的是在初访这个传闻中没有网络、不许拍摄的国家时,除了每天安排参观许多景点,还同意我们带上相机和“长枪短炮”,这一下子真有点不适应了,想想网上那些抱怨不许拍照,只能偷拍的游客,感觉这“待遇”相差是不是也忒大了点?恰逢今年9月9日是
朝鲜
建国七十周年的大日子,停演多年的《
阿里
郎》又上演了,行程里还有这次观演计划。就连怕吃不饱,带上几包方便面的想法,也被“出去几天,长胖一圈”的传闻和图片打消了。一连串儿让人振奋并疑惑的消息,使我对这次出行产生了更多的期盼和遐想。
由于我们的行程是10.1---10.8,领队就把我们群叫做“10.1
朝鲜
小分队”,还真有点再渡
鸭绿江
的意思。小分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
西安
、
大理
、
杭州
、
运城
、
台州
,还有咱
北京
老乡。小长假可是一票难求的日子,大家克服了不少困难,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出发地——
沈阳
,没有一个迟到的,可见急盼赴朝决心之大。
10月1日上午,小分队16名成员在
沈阳
桃仙机场二楼出发大厅集结完毕,年纪最大是来自
大理
的赵老师(左二),70不到,最小的是领队“小七”,年龄不详。
这个时尚广告牌是小分队集结地点
队伍集合完毕,赶紧发签证,托运行李。2017年的
朝鲜
签证和入境印章都贴、盖在护照上,而我们这次办理的签证是一张双面印刷的独立签证,据说这样是为了让来
朝鲜
的游客以后在申请欧美签证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知那些国家为何如此多事?想想还是
朝鲜
朋友考虑的更周到。
2017年的
朝鲜
签证和入境印章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剑影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