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的是用的摄像的方式记录我的所见即可,但最近感觉这样的方式似乎有些单调浅显,起因是我在回忆那些所在之时,并不能勾起我的认知,以至于它的范围显得狭窄无谓,且我的记性也差,思考再三还是得把我感官上的刺激尽量加文字记录下来,用来还原一些温暖有趣的场景。我原只算个很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到处走走看看也是为了满足这个小爱好,我从来都不认为旅行有什么意义,也不认同是必须有目的性的,记得跟我姐扯过的一个意义是:旅行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实话说我自己到现在也没感受到,如果我要有一个激发点的话,我想这是逃避生活的一种方式,不可置否的,确是见识到了五颜六色和令人惊奇的事物,风景也令我饱足过,事后也没有悲喜,也不曾得到改变些什么,甚至没有卸载些什么负面压力,等我得到什么再来推翻好了,在此之前我都把这当做供我回忆消遣的方式。这是我第一篇游记,我是上个月二十五号晚离开的 绍兴 ,由于我的重度拖延症,这篇游记到现在才完成。
我是二十四号早上九点下的火车,我出门从来不做任何计划,所以到了最近公交站台后,一般寻找最近可达的计划内目的地。一眼瞟见的是鲁迅故里,就决定是你了,等待五分钟,上公交,目的地七八个站,车上装好镜头调好相机参数,到站下车,后转倒回几步路,一眼可见标志性的景点牌。
说实话我对于这个标题是拒绝的,不过思来想去对于
绍兴
我确实只有这个映像了,鲁迅、兰亭集序,王羲之、大禹、黄酒等等,于我而言只存在于课本之中。
鲁讯对于我们学生时代而言是印象最深的,无论他是作为
中国
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还是文笔犀利却又直达社会病灶的作家来讲,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当中。“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调侃确也是真实的,作品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曾达31篇,成为一些同学的梦魇,这或许是鲁迅自己也万万没想到的。从来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这样,如此嵌入历史,又如此备受争议。但毋庸质疑的是作为名族脊梁的他必将名垂青史。
鲁迅故里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只由一条由南向北三四百米的老街串联,各景点就分布在小街两侧,街道左侧就是一条小河,乌篷船穿街而过,甚是幽雅。
·
》三味书屋
在鲁迅故居的档口位置,我瞧见了最近的三味书屋,就在景区入口不远处,鲁迅故里的所有景区都是不要花钱的,只需刷身份证就可进参观,我去的时候星期四,人并不多,没有排队刷过证件直接经过斗台门而过来到大堂前。
三味书屋位于寿家台门内的一个厢房,寿家台门由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思仁堂: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
泰山
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走出大堂,穿过天井,即进入小堂前
本游记著作权归@去月球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