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武汉
上过学!哈!
最近去是18年9月,参加了一次婚礼,之后一周又去看了一次网球。
毕业之后也基本每年都回去转一圈。去年两次,今年两次。基本上见的人也就那几个。
李娜是
武汉
人。我还蛮喜欢这名球员的。大学的时候,W燕有一个梗,李娜今天又输球了,老康又要发脾气了。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以前会吐槽球员怎么怎么样。现在电视转播看的少了,争取一切机会去现场看球。
毕业那年,李娜退役,WTA在
武汉
设立一站顶级赛,而我离开了
武汉
。最近两年每年都会去
武汉
看球,看看几位朋友。美其名曰看望几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其实每次去都觉得在工作日把大家召集起来非常的麻烦就算了,当然像猴子这种请不动的无所谓,最后都是W涛大老远来看我,来请我吃饭。
很早之前马甲发过一条微博说一别七年又回到
武汉
,我转发说
武汉
是半个故乡,配了一张那年去
武汉
拍的江滩夜景,之后田苗转说
武汉
是除了家乡最爱的城市。我初中的时候就在住校上学,之后高中也是,每天待在学校没什么机会出去,大学之后才有机会去了解一个城市。就像李健歌手版本异乡人唱的“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故乡却已成他乡”。
之前听说
武汉
下了大雪,想起之前有写过“下雪 感觉就像 高中教室窗户上鼓起的塑料布
武汉
下雨的冬夜穿着单衣跟飞哥骚雷端着大杯DQ走在光谷湿漉漉的街上 春天冰冷的长江水 拖着行李走进
武汉
夏天倾盆而下的暴雨里”,然而这个冬天
太原
还没有下过真正意义上的雪,感冒咳嗽轮番来袭,感觉这个冬天很难熬。
前两天刷微博,刷到学校官博说开展教工冬季运动会,点开图片发现龚老师,好像不在信工了。非常感谢她在我上学期间给予的帮助与开导。
偶尔还是会想起抱着篮球四楼五楼六楼的喊小胡希希逼哥袁高兴
巴拉
巴拉
打球,隔着楼道喊咋呼明天考电机看了没,跟大川坐电车穿过
武汉
夏天的大街小巷,坐在食堂看着Lokey认真的挑出碗里的辣椒,拍一个CC吃饭的GIF,等等。
武汉
夏天热,冬天冷。说实在我没有经历过
武汉
的七八月,以前放暑假,现在去也尽量避开这两个月。热到发黑。
给大家推荐一条简单的游玩线路:
住在江汉路,
从江
汉路逛完坐轮渡过江去户部巷吃点东西逛一逛,之后上桥到黄鹤楼,黄鹤楼下来走过长江大桥,下桥后公交回江汉路,晚上江滩公园,吃饭的话沿江大道周围有各种小龙虾啊什么。
这/那里是
武汉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觉得好吃的城市。
我终于去过黄鹤楼了!终于!我上学四年都没得去过啊。终于旅游去了一会!总有人问你在哪上得学啊,
武汉
,那你去过黄鹤楼嘛,没有······
武汉
人都会说本地人都不去黄鹤楼的,只有游客去。对啊,我就是游客啊,我得去黄鹤楼啊。
黄鹤楼是一个公园,从南门进园,公园门口是一个天下第一楼的门楼沿着路进去有鹅池,归鹤图浮雕,词碑亭,崔顥题诗图,千禧钟,黄鹤楼,大牌坊,黄鹤归来等等,景区门口有地图介绍。黄鹤楼从外面看只有五层,实际里面不止五层,好像是九层,我忘了。一楼有一幅白云黄鹤图,看着像彩瓷的,光照强的时候闪到瞎眼。二楼还是三楼有各个朝代黄鹤楼的模型,四楼是各种文人,五楼顶层可以极目远眺,长江,汉口,大桥对面的龟山,黄鹤楼脚下的蛇山。我去的非常匆忙,早上飞机落地住在江汉路,晚上还要参加婚礼,进去都是这里瞅瞅那里看看拍拍照就撤了,即便这样也花了两个小时。
2011年3月在长江大桥上拍得黄鹤楼
2018年9月在长江大桥上拍得黄鹤楼
本游记著作权归@康康少吃点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29%初次访问武汉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晴川阁 → 归元禅寺 → 汉阳造艺术区 → 江汉路步行街 → 武昌江滩 → 武汉长江大桥 → 户部巷小吃一条街 D2 湖北省博物馆 → 武汉大学 →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
24%初次访问武汉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黄鹤楼 → 武汉长江大桥 → 户部巷小吃一条街 → 楚河汉街 D2 武汉大学 → 东湖磨山风景区
27%初次访问武汉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赵师傅(粮道街店) → 武汉大学 → 汉阳造艺术区 → 晴川阁 → 武汉长江大桥 → 江汉路步行街 → 老通城(吉庆街店) → 精武路第一家(精武路店) D2 江汉关博物馆 → 武汉美术馆 → 老巷子臭豆腐 → 三镇民生甜食馆(胜利街店) → 古德寺 → 楚河汉街
31%初次访问武汉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 武汉大学 → 樱花大道 → 湖北省博物馆 → 黄鹤楼 → 武汉长江大桥 → 吉庆街 → 户部巷小吃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