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这个几乎占据了整个
大洋洲
的“大国”,我却一直对他了解甚少,甚至于兴趣缺缺,因为从小对历史宗教文化的痴迷,让我对这个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历史的年轻国家提不起兴趣,甚至于我对他全部的了解,都来源于读
英国
史的经历,哪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4.5万年前,人类灭绝澳洲土生物种开始、到早期的
东南亚
移民、再到英殖民前的“新
荷兰
”,也都不过乏善可陈,似乎直到1770年詹姆斯库克船长真正的“敲开了”
澳大利亚
的大门,就如当初
罗马
帝国敲开大不列颠一样,将所谓“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这片土地,才真正让他与“
欧洲
”接轨,并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这样说,但是人家土著本来就在这片土地生活得好好的,况且文明的对比向来复杂,不能简单以坚船利炮为定义)。所不同的是,
澳大利亚
的土著没有大不列颠的原住民那么幸运,没有不断的“迁移”与融合,而是直接的被殖民占领与屠杀,就如美洲印第安人,
新西兰
毛利人一样,任何一次“发现”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场残酷的血腥史,或是人灭物种,或是人与人的自相残杀。它又是一个加速发展的推进器,快速的思想迭代与技术输入,让发展如此不平衡的世界趋于平衡。
当年的
英国
人对世界进行殖民,
澳大利亚
是它最喜欢的孩子没有之一,所以直至今日,哪怕移民政策已经放开,亚裔面孔开始登陆
澳大利亚
,
英国
后裔仍然占据了
澳大利亚
90%以上的人口,作为英联邦死忠粉之一,英女皇仍是他们名义上的“”,而
英国
的米字旗也永远的留在了
澳大利亚
的国旗上。
墨尔本 ,位于 维多利亚州 ,应该说是和 悉尼 并驾齐驱的一座城市(或许 墨尔本 人不同意呢)。 维多利亚 这个州名,想来是按照英女皇 维多利亚 的名字命名的, 维多利亚 女皇时代,是 大英 帝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最极速时期,24个时区里只有2个时区没有他们的殖民地,也因此得名“日不落帝国”。而那时的 澳大利亚 已经涌入了大量的 英国 移民,并且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 乐业 。
(在
墨尔本
拍的第一张照片↑兴奋得像孩子一样,因为我在
广州
已经将近一个月没见过蓝天了!)
从英殖民,到自治领,到英联邦,再到联邦,今天的
澳大利亚
正在努力的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而这次
墨尔本
之行不过4天3晚,短暂的假期还没能让我对
墨尔本
有个深刻的认识便已经催我匆匆离去。
本游记将按照时间线来记录,展现一个我初识的 墨尔本 ,图片和文字可能都有点随意,因为在我看来, 墨尔本 本身就是个“随性”的城市。
时过境迁,今日走在
墨尔本
的接头,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亚裔面孔,除了华人,还有
韩国
人、
日本
人、
印度
人……白澳政策已经成为历史,不必再提起。持开放的态度,用“移民政策”来吸引技术人才或者投资移民,对于澳洲政府来说,是一项钱与人双赢的政策。
在英帝国统治下,
澳大利亚
曾有过一段非常不光彩的种族主义历史(即白澳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演,直至
美国
南北战争以及一战后,世界格局重新划分,越来越多的国家脱离殖民统治而纷纷独立,自由民主的思想在世界迅速蔓延。今天不只是
澳大利亚
,很多国家的都怀揣着共同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在为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公平、正义,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本游记著作权归@饭团karenchow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55%初次访问墨尔本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墨尔本 → 大洋路 → 墨尔本
18%初次访问墨尔本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D1 吉朗彩绘木偶 → 斯普利特角灯塔 → 洛恩小镇 → 阿波罗湾 D2 奥特韦树顶漫步 → 吉布森石阶 → 十二使徒岩 → 洛克阿德峡谷 → 伦敦断桥 → 穴岩
25%初次访问墨尔本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悉尼 → 凯恩斯 → 库兰达 → 凯恩斯 → 墨尔本 → 大洋路 → 坎贝尔港 → 大洋路 → 墨尔本
27%初次访问墨尔本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悉尼 → 黄金海岸 → 布里斯班 → 墨尔本 → 大洋路 → 墨尔本
16%初次访问墨尔本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