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大田福兴村
2019.01.03发布·3206阅读
嘉信文化传播 1国3城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爱生活,爱摄影,爱设计。 官方微博:深圳市嘉信文化传播 微信:13410172391 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嘉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目的地

五华县

出行时间·天数

-

人均费用(人民币)

-

在 中国 的 广东 省 梅州 市 五华县 的西部,有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山村——石灰坝。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这里的父老乡亲铁肩担道义,聚集在共产党的旗帜下,成为我党在东江抗战后方的坚强堡垒村。

我的家乡石灰坝是 
广东 省 五华县 长布镇(旧属 大田 镇)的福兴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明朝时的石灰坝是白色的,因为当时这里是一处石灰交易的地方,这一带的村民到30里以外的桐坑,把石灰挑到这里的河坝上,与长布、周江,甚至远及 紫金 中坝的用户或客商进行交易,于是这村就得名“石灰坝”。至于“福兴村”的村名则来自我们村口高崖上的三道黄色水痕,村中乡绅把这认作是三位峨冠博带的长老——福禄寿 三星 :这 三星 会庇佑村民的福祉,捱(客家话,意为“我”)这村就叫做“福兴村”吧。所以,老家的大村(行政村)叫福兴村,小村(自然村)就叫石灰坝。

我们这村子,清代以前是几姓人杂居。上世纪30年代两户蔡姓人家迁走后,整个村就开始全是姓张的了。也许是因为得益于石灰贸易所带来的文化传播吧,我们这小山村数百年来一直有着崇文重教、孝友传家的良好乡风。清同治年间,当时的村中首富张芳廷出资建了一间私塾“ 
凌云 书室”,招纳村中儿童读书识字,继而培养乡土文士。村中虽未出过中举之人,但相传有过18担书笼出门的盛名,这意思就是有18个人挑着书担子出外教书或读书,这在山区应该是比较少有的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8年11月至1941年间,日机数次在五华上空狂轰滥炸, 
长乐 百姓死伤甚众,由此激发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1939年,中共以五华的县立一中、二中、三中为基地发展党的组织,并逐步推向全县乡村。父亲就是此时在五华一中通过参加读书会接触到党组织的。这年的暑假,为在五华北部山区开辟长布、 大田 、潭下根据地,重建后的中共 五华县 委派遣了中共党员陈宜广、钟光汉、邓其玉等来到石灰坝,与父亲等一批进步青年一起,在乡里的育文学校举办青年骨干读书班和文化夜校,帮助青年农民学习文化,传播进步思想。

据了解,抗日战争期间,中共 
五华县 委为开辟北部山区根据地,陆续派遣了一批共产党员以教书作掩护,隐蔽在石灰坝(现福兴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中共东江后方特委在石灰坝经华楼、骏兴楼等处建立秘密联络交通站,组建了石灰坝青年抗日武装队伍。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武装不断对 河源 、五华等地进行围剿,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机关、无线电台和《星火报》社等五六十人秘密转移到石灰坝,并成立了“五华人民保卫总队”,四面出动打击敌人,破仓分粮、惩办土顽。石灰坝是五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堡垒村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华人民武装大本营,为党的革命事业、迎接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1989年,省、市、县人民政府授予石灰坝“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骏兴楼经过重修焕然一新,成为五华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共党史教育的又一个平台。

大田 福兴村(石灰坝),从20世纪40年代初建立党组织后至五华全境解放,历经10年,一直是五华乃至后东地区党组织的重要活动据点,曾一度是中共后东特委机关驻地,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推荐游记

  • 五华益塘水库

    离家已近20载,早有心想回老家去看看,却一直未能如愿,趁这次国庆有9天的长假!终于可以完成这个愿望了! 我先是在10月4日从 深圳 银湖汽车站坐8.30的汽车到了 兴宁 泥陂,住在外婆家。在 兴宁 游玩两日后,10月7号早上来到了五华—我真正意义上的家乡。之前就有跟儿时的几个小伙伴联系过,所以去到那里,他们很快就接待了我! 从泥陂过去 五华县 城,并不远,摩托车也不过一个多小时,开的快的话也就几十分钟吧。现在农村都建了那种水泥路了,所以路比较好走。不像我们小时候,去上学都是走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就泥腻不堪。 这是路边

    小燕子

    7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