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广西之十六--花山岩画--千古之谜世界文化遗产
2018.10.18发布·1803阅读
张明君 40国405城

随性随缘的旅游是我的向往!入世洒脱,出世修行!微信号:zmj444209982 我的微信公众号bysjxyk QQ号:444209982 博客号:遍游世界逍遥客

目的地

宁明

出行时间·天数

2005.05.05 ·12天

人均费用(人民币)

8000

因为是文科生,加之从小受喜欢读书的父亲影响,对历史地理人文社科等等各种知识均大量涉足,特别是对中国的地理更是情有独钟,专门订阅收藏了《中国国家地理》,它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旅行,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另一种生活方式。旅行,跟远方与心灵有关,收纳的是风景,但风景的背后是在寻找一种属于内心所需要的东西,或许叫做慰藉也好,寄托也罢,大概就相当于一种宗教上的朝觐,是一种心灵上的放逐,是一种精神上的皈依。远方,有多远?远方,其实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在自己的心间,只要你一动心,一抬脚,你就能直抵远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旅程的长短,无数的风景,其种种滋味,拼接成生命的种种状态,生活的品质,就在于你对待旅行的态度上,请保持一颗宁静平和之心吧。         长城长江、黄山黄河,中华民族的地理之根,也演绎成了民族之根、文化之根。最早的旅游记忆中刻在脑海中的有两个,一直生活在大山中的我第一次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与九一年首次登上八达岭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从此后喜欢上了研究长城,于是从长城最东端的辽宁丹东虎山长城、河北山海关长城、北京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长城、走到河北紫荆关长城、更多的是在山西各县考察了许多长城,特别是长城大县--偏关县的老牛湾--长城与黄河的握手地,而雁门关长城更是名声巨大,平型关长城因有林彪的平型关抗日大捷而闻名遐迩,后来又到过陕西镇北台、内蒙古宁夏的长城,一直走到最西边的甘肃嘉峪关长城。从东到西全部走完,河北山西的长城较多也类型繁多。有些在分省游历博客中作过介绍,等全部整理完毕后,准备搜集出来作为一个长城专辑以作记念! 偏关县的老牛湾--长城与黄河的握手地。 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与大海的拥抱处。          我一生最喜欢读书,特别是读《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时,屡屡涉及到与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的战争,而战争的遗迹之一就是无意中给后世留下了世界奇观万里长城,我是喜欢读万卷书的同时也更想去实地考察参观、详细了解,才觉得能把历史与地理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把自己的身影留在那些染上历史色彩的地方,也是为见证历史的沧桑、地理的辉煌!探索长城何尝不是在探索人心!
                                                                                                                                                                                                                                   我去看花山岩画时是租了一条船去的。 花山,位于
广西明江之滨,距离宁明市区25公里,海拔1885米。因悬崖上有雄伟壮观的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所作的图画而闻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直到当今研究毫无结果而成为千古之谜。花山如此雄奇而神秘,不断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研究和探奇揽胜。 据广西日报消息,花山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范围包括崇左宁明县、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花山岩画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与湖北神农架一起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和第50处世界遗产。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涂绘类岩画点,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历史,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成为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而闻名于世。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花山岩画 花山,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是一座峰峦起伏的断岩山,高270米,南北长350余米,临江西壁陡峭,向江边倾斜。岩画以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呈红色。画面宽170余米,高40余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可数的图像尚有1800余个,大约可分为110组图像。画面从山脚2米开始绘制,以5-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岩画以人像构成主体,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式,皆裸体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狗、铜鼓、刀、剑、钟、船、道路、太阳等图像;每一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为腰挂刀剑、头上有兽形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巨人,威风凛凛的居高俯视着击鼓弄乐、纵舞狂欢的人群,应为部族首领或活动的指挥者。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己经消逝久远的骆越社会活动情景。 花山岩画是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其融整体(左江岩画)的规模宏大、单体(自身)的气势雄伟、个体人物(岩画中)体形硕大之“三大”特征于一体,从而形成的雄阔气势为其他岩画所不能比拟;花山岩画的图像大多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创作方法,用特制的软笔在岩壁上涂抹图像轮廓,形成“剪影”般的艺术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画粗犷的外貌及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壮民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及传承基础。 考古记载  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等等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而关于岩画的内容,又是另外一个不解之谜,是专家们研究的又一个重点。由于花山岩画历史久远,又缺少相关文献记载。专家们只能就岩画的画面和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研究。专家们有的认为这是描述骆越人抗击外敌入侵战争胜利的庆祝场面;有的认为是骆越人祈求上天保佑其兵强马壮、社会繁荣的愿望;有的则认为岩画是骆越人用来镇河妖,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愿......各种观点说法不一,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岩画长廊,以其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从岩画中,我们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                                                                      宁明花山壁画,历史的画廊 地址: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 交通:乘坐南宁凭祥的列车在宁明站下车,也可乘坐南宁汽车站发往凭祥的班车,每小时一班。花山距宁明县城约25公里,下车后到距火车站仅200米远的驮龙桥码头乘船到花山游览。门票:80元(含船票) 泛舟左江。 走不尽的百里画廊,读不尽的华彩乐章。370多年前,著名旅游家徐霞客从南宁来到这里,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一路的感叹: “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嶂远不类三峡,凑泊一处促不及武夷,而疏密婉转在伯仲间,至其一派玲珑通透别出一番鲜巧,足夺二山之席也。”是的,左江是色彩的盛大筵席。青的山、碧的水、白的雾、红的岩,花的山,浓淡相间,疏密有致,更有那沉淀在江中的倒影,摇曳着万种风情。左江是流动的碧玉,垂钓的渔翁是碧玉上的纹路;左江是明媚的丝绸,摇曳的凤尾竹是丝绸上的暗花;左江氵是大地上的长天,过往的小舟是长天上的云彩。 就在我们沉醉在美景中的时候,在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赫然出现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著名的花山壁画了。 花山壁画幅宽将近200米,高约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约有1800个之多。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个,最大的一个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脚跨骏马,威武雄壮。旁侧是闪亮的铜鼓,前后人物中有的翩翩起舞,有的飞奔跳跃,有的昂然骑兽,有的双臂挥刀,有的手持盾牌,姿态各异,生动热烈。 这幅画的内容是什么呢?它的作者是谁,成作于什么年代?有人说是狩猎图,有人说是祭祀图,有是誓师图,至今没有定论。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年代的风吹日晒,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骏的崖壁上、那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除了花山壁画,左江流域的几百里的江岸石山上,类似的壁画还有50多处,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猜破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