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桂林 | 这么多年,你都误会了桂林米粉

正宗的桂林米粉,最常见的版本根本不是汤粉而是干拌粉呀!

“我这种风景名胜黑怎么会来桂林呢。”

在市中心的两江四湖景区走了不到200米,已经被四五个兜售船票的大妈拦路拦到崩溃了,脑袋像拨浪鼓一样摇过来:(船票、门票、套票)不需要不需要谢谢。两个小时以前还漫步在雾气氤氲的堂安梯田和原生态的侗寨村落,转眼间却被铺天盖地举着小旗的旅游团包围了,就像一下子从仙界打回凡间。

对于一个旅行喜欢钻野地儿的人来说,“老牌旅游城市”桂林的确不是首选,但两天下来,竟然在心里偷偷盘算起何时还能再来——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怎么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桂林这么好吃!而且,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巨大的误会,跟兰州拉面和黄焖鸡米饭齐名的所谓“三大国民美食”的桂林米粉,最常见的版本根本不是汤粉而是干拌粉呀!

桂林山水甲不甲天下今天真不好说,当年宋朝人喊出这句话时,桂林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今天不掏个二三百船票钱哪里看得到山水,但嗦一碗粉只要5、6块就能乘兴而归。要我说,城市宣传语这种东西也该与时俱进了,“桂林米粉甲天下”这句话倒真想让人呱唧呱唧呢。

米 粉

即便没吃过也一定听说过桂林米粉,比起后起之秀螺蛳粉,桂林米粉早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很多年前,我在北京还慕名吃过一次,汤粉里加了各种各样的配菜,蔬菜花生木耳肉沫——桂林人一定看笑了:这是什么鬼呀。可若不是本地人,这很可能是你和“桂林米粉”的初次见面。

带着固有印象,点了一碗经典卤菜粉——呃,正宗的桂林米粉是……干拌的,没有汤?满腹狐疑的拌匀,嗦第一口时就叫出了声——原来桂林米粉可以这么香!

实际上,“桂林米粉”并不是指代某种特定的粉,而是一类米粉的统称,其中包含了卤菜粉和汤粉。经典的卤菜粉是靠卤水调味的干拌粉,配上几片卤肉和酸过的小菜。一家米粉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家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熬制卤水。

卤水通常装在一个小壶里,和配菜一起放在佐料区,看上去随意且不起眼,但每一个桂林人都懂得卤水即是桂林米粉的灵魂。配料无外乎八角、桂皮、甘草、罗汉果等,牛骨和猪骨的加入也很常见,但因为涉及配比和火候等因素,每家店熬制出来的卤水都不尽相同。卤水难熬,也难怪桂林米粉一出了桂林就水土不服,好好的干拌粉清一色都变成了“更好偷懒”的汤粉。

第一次吃卤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后很可能一脸懵圈(比如我)——除了米粉和几片卤肉之外啥都没有。可千万别就这么吃了呀,还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区需要自己放呢。葱花、腌萝卜、酸豆角、糟辣椒、干辣椒,还有自助的筒骨汤——关键来了,如果看到有人吃粉之前放了骨汤,八成不是本地人。地道的吃法是先嗦粉,后喝汤,最好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我被前排大哥带跑偏了,依样画葫芦加了点骨汤,嗦的也很开心呢)

桂林的米粉店满街都是,虽然崇善米粉肯定不是本地人最喜欢的那一家,但对没什么味觉基础的游客来说已经足够好,连锁多,水平稳定,找起来不费劲,卤菜粉记得加一块卤腐竹噢,简直不要太美妙;还吃了一家明桂米粉,个人感觉卤水的味道比崇善差点,粉软,油大一些,但脆脆的锅烧特别香;此外,桂湖米粉也有不少拥趸,去七星岩的话可以考虑;比较遗憾的是晚饭时间去当地人相当推荐的老东江米粉扑空,心碎成渣。但一个收获是随便找了家老太太开的粉店吃,认识到原来桂林米粉在桂林也不是家家都好吃噢(如果这也能算收获的话……)。所以,还是要来看壹路吃(Yi-foodie)啊(强势硬广介入)。

在哪吃

崇善米粉
老东江米粉
桂湖米粉
明桂米粉(如果前三家都没去,再来这家吧)

酸 店

来桂林之前并不知道桂林人嗜酸,不但卤菜粉要加酸过的小菜(酸豆角、酸萝卜),街边还有一种专门的“酸店”。

酸店里兜售的食物,本质上来说属于泡菜,桂林人管这叫“泡酸”,想必不少人家也是有个“酸坛”的。真有意思,想起江浙一带人家里的“臭坛”,万物皆可“臭”。什么东西但凡老了,不好吃了,想长时间保存的,就随手丢到坛子里“臭”一下,臭苋菜杆、臭千张、臭冬瓜都是这么来的。到了广西这边,却兴起万物皆可“酸”来了。

在别的地方,泡菜是用来下饭或者当开胃小菜的,桂林人的酸店却偏偏要让泡菜唱主角。在这里,各种“酸”过的小菜是街头很受欢迎的风味零食。进店先挑大小碗,然后选酸,称重,付钱。用竹签子一扎,拿着边走边吃。

酸店之所以吸引我,并不是这种做法有什么稀奇,而是食材种类的丰富。像萝卜、黄瓜这种根茎类蔬菜拿来酸也就算了,倒是木瓜、芒果、西瓜皮这些水果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金不换酸店挑了几样小吃,黄瓜、白萝卜、木瓜、大蒜。身为一个忠实的糖蒜爱好者,要把最好吃的一票投给大蒜!酸甜,爽脆,微微辣,后悔只买了一头。黄瓜也非常可口。不过白萝卜和木瓜就没有更多惊喜了,个人感觉,水分足、口感爽脆的蔬菜酸过之后比较好吃。

在哪吃

金不换酸店

油 茶

桂林还有一种挺有特色的油茶。追根溯源的话是距离桂林100公里外的恭城瑶族的日常小吃。瑶族最早发明出油茶,是因为生活在潮湿的山林间,雾气浓重,用茶叶和姜配上油盐煮出来的油茶可以帮助他们驱散湿气和寒气。后来喝油茶就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恭城人早中晚都会喝。

虽说是瑶族的食物,我在黔东南的侗寨也喝过。茶汤是提前煮好的,里面有脆脆的炒米和花生,整体味道是咸的。恭城油茶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里面多了姜和脆果(有点像膨化食品),因此喝起来有一种辛辣感。

以我一个外地人的口味来说,油茶的味道不算讨喜。一是因为咸,二是有很重的姜味和辛辣。在桂林如果想体验一下的话,可以去游客打卡的瑶妃油茶餐馆,除了油茶也有一些瑶族的特色食物。但这种小吃更推荐街头小店,比如正宗恭城油茶店,还可以点一份船上糕搭配油茶吃。

在哪吃

瑶妃油茶餐馆
正宗恭城油茶店

桂 柳 菜

广西菜的口味比较繁杂,这跟广西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东部接近广东(尤其是梧州的饮食和文化更偏向于广东而非广西),西边的口味有点像云南菜,边境地区又和越南接壤,整体口味十分不统一。来桂林,除了嗦粉,还可以挑一两家桂菜吃吃看,这次桂林之行,最大的惊喜就藏在本地一家烧鹅店里。

桂林最有名的一家大店是椿记烧鹅,不但游客必打卡,在本地人中的口碑也不错。烧鹅做的非常讲究,皮脆肉嫩,完全没有禽类的腥臊味,蘸汁酸甜解腻。连平时不爱吃烧鹅的小伙伴都忍不住吃了好几块。正在心里嘀咕着这家店比香港的一乐烧鹅还好吃呀,就听见隔壁一桌广东人鼓动服务员:你家比广东的烧鹅还好吃,快去我们那里开分店吧。(我:北京也需要你们啊……)

因为主打烧鹅,还有“酱爆鹅肝”、“爆炒鹅肠”这样的鹅类菜;当然也有啤酒鱼和烧田螺这种极其本地的菜,都可以一尝。一顿吃下来,人均不过6、70的样子。

在哪吃

椿记烧鹅

还吃了一家螺蛳鸭脚煲。本来这种食物肯定是在柳州吃更正宗,但是近年来螺蛳粉的势头太猛了,离柳州不远的桂林也被这股潮流席卷。桂林米粉店的对面,保不齐就有一家螺蛳粉店与之呼应。像我这种重度螺蛳粉爱好者,还没等到柳州就已经hold不住了,光想想炸过的鸭脚和豆泡就受不了,更不用提汤底还可以涮粉吃了。这不就是可以DIY的超豪华版本的螺蛳粉吗。

这一顿是在老表记吃的。招牌螺蛳鸭脚煲,有鸭脚6只,豆泡、腐竹、芋头、土豆……其实关键问题并不是煲里有啥,而是“它们都是螺蛳粉味儿的啊!”看着锅子噗噜噗噜的冒着泡泡,此刻螺蛳粉爱好者除了筷子,已经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

在哪吃

老表记

甜 品

在榕湖附近溜达的时候看到一家吃龟苓膏的甜品店。定睛一看,咦,这不是梧州龟苓膏嘛,还是桂林旗舰店。

今年夏天我曾痴迷过一阵子熬龟苓膏(两广地区的小伙伴请无视我吧,龟苓膏在北方地区不是普及之物),用的就是梧州的双钱牌龟苓膏(即龟苓膏创始人做的品牌),和这家甜品店是同一个牌子。这里除了原味龟苓膏,还可以加椰奶和水果,差不多有20种不同口味,当作饭后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顺便说一下梧州,也是个神奇的地方。作为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却被划分到广西。典型的梧州文化符号是粤语、粤曲、粤菜和骑楼。如果单把梧州拿出来放进广东省,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都毫无违和感。梧州之于广东,有点像潮汕之于闽南,“两家人说一家话”。论历史、文化和美食,梧州都值得走一遭。

在哪吃

梧州龟苓膏(桂林旗舰店)

◎ 这份小吃攻略只是匆匆一瞥,但是也足够在桂林吃两天。桂林真是一座被游客宠坏的城市呀,不过吃吃喝喝倒也算开心。

◎ 桂林最有名的水果就是沙田柚,如果恰好赶上秋天来,可以去水果摊探索一下。我阴差阳错买到了一种红心蜜柚。剥开柚子皮,看到像蜜糖一样的纹路,水分足,果肉非常甜。回北京以后更加怀念桂林的柚子了呀。(虽然这个并不确定是本地柚子)

◎ 从桂林到阳朔虽然开通了动车,但是高铁站设置的非常远,阳朔站实际上在兴坪。可以考虑坐汽车,虽然路上久一点,但是可以节省不少往返高铁站的时间。

◎ 如果去阳朔,可以考虑把椿记烧鹅留到阳朔吃。旅游景区的吃喝实在没啥创意,杂乱无章物价贵,椿记起码是品质的保证。阳朔本地的特色食物是啤酒鱼和田螺酿。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