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活版“清明上河图”——成都元通古镇

去过的小镇有几个,使人不经意间想起的要数成都的元通镇。

戏剧或绘画中有这样的情景,一条河,河水潺潺,依河有粉墙和木质窗楼,凭栏处有着长裙的女子缓缓移步,河边柳树摇曳。
水边石阶而上是小楼的后院小门,粉墙内露出参差屋檐和绿色高大的树木。
街的四面,民居鳞次栉比,街上、河边、桥上行人来来往往,店铺生意红火,似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样子。

有幸我似乎看到了这个地方,元通镇。

真正的原生态

那年计划去成都周边小镇走走,赶场、住老宅,看老屋,走石板路、过老桥,屋檐下看市井。成都的赵老师和朋友同时推荐了元通,因此有了元通之行,至今庆幸那时的成行。
许多古镇皆不能和元通比,以历史来说从东晋时期对元通已有记载,再以地理位置说,元通位于文锦江、味江和泊河江交汇处,曾是川西动脉汇江的重要码头。
那时航道还未改道,码头、桥上、桥下、江边气氛鼎沸,曾有活版“清明上河图”的说法。

交通好一切就活了,有钱人来此买地建宅、建会馆、建教堂、开当铺。小镇有一处颇有历史的寺庙(原圣佛寺,后改为长寿寺),可追溯到宋代,俨然繁华城市的雏形,因此元通曾有“小成都”的称谓。
元通的美因它的不张扬,骨子里的贵气和原生生活节奏,这在国内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某某小镇原生态,去的多了,就不愿再相信了,看见了元通除了“原生态”我想不出更贴切的词。

元通镇一条主街、一条大江,一百多幢青瓦粉墙、木结构的民居沿主街麒麟街展开,元通交通发达吸纳中西文化和信息,因此建筑风格也多有不同,且布局不拘格式,除了走马转角楼这样的传统,也有参与西式风格的混搭,如哥特式的当铺,如李家大院,如外西式、内中式风格的教堂。

元通古镇几个主要看点

黄氏宗祠

喜欢元通还因黄氏宗祠里的客栈,是印象里最深的客栈,百年前是黄氏祖宗祠堂,之前还曾恢复了黄氏宗祠用以保护,不知为何成了客栈。
黄氏宗祠也是麒麟客栈,做功课时未料到它的惊艳,预定了床铺间。
进了门厅来到正厅,服务员带我返回门厅去床铺间,才弄明白,床铺间是曾经看门人的厢房改建。重又回正厅来到后院,惊艳了,临江清式窗楼,檐下有廊、廊前美人靠。
推开窗又被惊艳,哗哗流淌着文锦江,不远处,川西有名的铁杆桥(重修)横架江上,立时决定换阁楼住,房价自是翻了一番,心里却开心。

市井的样子

来元通以旁观看另一个人间的样子,一条老街、一些不起眼的店铺,朴实的市井,生活悠闲缓慢、随意平和。

小镇都是寻常生活,劳作、喝茶、斗牌、聊天没有人注意到多了外来人。

每天上街穷遛,说穷遛是因为我什么也不买,边走边看只是穷遛,混在市井中。
聊天,吃小吃,喝茶,和小朋友玩,和当地人聊天,聊的啥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说元通没有啥,不明白我为啥喜欢。

早上起来去醪糟大婶摊子上要一碗醪糟圆子,坐下来和大婶边聊边看大婶做生意,看老街坊们进进出出,街前市井鱼贯而过。

傍晚店铺拉上门板关了店,街静了,借着街户人家的灯光分辨着街,对我这街是宜人的,对当地人它是日日走过的日常。

每天从街上穷遛回来,不急着进房间,靠着廊下倚靠记游记、吹风、听江河流水声、端看房顶雕刻,俯瞰四方静谧,凝视谛听,似是等待哪里弄出些动静来,这是我喜欢的元通。

罗氏故居

大多喜欢旅行的人都好吃,不是说有多馋,实是与旅行一样的好奇和尝试,没吃过的食物入口时有未知的期待,或许惊喜、或许失望,元通的吃不是商业加码了的吃,尤其赶场时吃更是丰富,这是我喜欢的元通。
来元通逛最少两天,一天参观,一天赶场。
客栈隔壁既是罗氏故居,故居院门出去既是古码头。

参观罗氏故居时有感慨,房间连着房间,且空的只剩四壁,房间连着廊,左有房间,右有房间,楼上有,楼下有,转角也有,套院连套院,不是说房子有多么多,皆因这里是安静的,空的,旧了,布满尘土。
从窗外照进来的光不足以照亮房间,光影里尘土浮动,四周皆是暗的,使你想到这里荒芜了,没有人的气息,因此想看又紧张,提着心,轻手轻脚。

果然到了宅院后门小院时,突兀窜出狗,先跟随,不动声色的观察你,随后伺机攻击,庭院再无一人,那情景想起来仍有余悸。
不说其他,单说罗氏故居那些雕刻和窗格,雕刻繁复、精巧且都不相同,楼上与楼下不同,前院与后院不同。
街上老人说罗家过去很是风光气派,只是最后单剩个寡妇,再往后只剩下这大片的宅院。
心生感慨,我似乎得见那时这宅院里的喧闹尘世、种种心念……最终徒留了财和屋。

麒麟街周边

旅店门前既是主街麒麟街,街对面是中西风格的教堂,斜对面便是黄家大院,像是民国的机关府邸。街东面还有一处李家大院两层楼,中西式建筑。再向北过了惜字宫就是双凤街,街东面有广东、江西会馆可以参观,场面宏大。
街西转弯处的江边是有名的哥特式当铺,门面好看,上一行中文“光风霁月”,下一行是拉丁文。
继续往北走,过了小巷就看见了永利桥,清嘉庆年间初建,洪水冲坏后1938年重修,亦是座有名气的桥。

王国英故居位于元通镇入口西面小街,他是鸦片战争时抗击英军的英烈,儿子也战死安徽定远,清道光皇帝曾题词“马革裹尸才算死,麟编载笔俨如生”,此时门前是老人们的茶客慢生活。

夏家茶楼

再往北在街的转角处是夏家茶楼,我去时已经很有名气了,虽有名气它还是那个老茶馆,赶场时这里最是热闹,来喝茶的多是男人,穿了异样衣服的少数民族、平实不讲究的当地人、穿着整齐面色泛着光的男人。
坐定了,要一壶茶,却并不将心思用来喝茶歇脚,认识与不认识他们都能聊起来,老板娘提着壶,穿梭茶客中间蓄水倒茶。
茶客休息好了,话题聊完了,起身二话不说走出门消失在转角的小巷里。

这是2014年初夏的元通,听说元通镇现在热闹了,不断的有“活动”,朋友说,元通马上就不是元通了,我想会是什么样子呢?麒麟街上开了酒吧?一面墙挂满明信片?沿街开着牛角梳那样的店?不得而知,我愿它还是那个“清明上河图”里的原生古镇。

古镇游览攻略

交通:成都茶店子客运站,乘坐怀远方向的车去元通镇(18:30前都有车),
           车 资14元,乘车时间约1小时20分左右。
住宿:元通麒麟客栈(028-82262168) ;二楼大床房120元/日。
赶场时间:逢双
吃: 
镇口有家“元通黄豆花”,建议豆花,烟熏味的卤肉
赶场街边豆粉:类似豆花的小吃。
街边店的油花:像薄皮花卷,类似花卷,层多且薄,用猪油、花椒、葱花一些原料,史书上有记载的元通镇小吃。
街边店的醪糟圆子。

以上片段来自游记:《成都元通古镇》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