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私藏贵阳之四:隐秘的山城古建筑,是鲜活历史的镜子

一座城市的丰满形象,是由历史与现实的碎片,紧密拼凑而成。

和大多数城市一样,很多隐秘在贵阳这座山地城市深处,被各种耸入云天的现代建筑的影子紧紧盖住的古建筑,在悄然延续着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历史。这种比史书更直接了当的讲述和延续历史的方式,我认为是最鲜活的镜子。

在贵阳这座山地高原城市的街巷,依旧相对存留着一批镜子,它们透着明晃晃的光芒,带我们穿越过数重时空,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融合,构建成一组鲜活的历史故事。

全国独一无二的文昌阁

至少在四百五年前,古人比我们的思想更前卫。他们也喜欢追星,但他们并不痴迷影星歌星和名模。他们有时会追逐自己联想出来的星,比如来自天庭的文昌星。他们认为,这个天上的星官专管人间读书和功名的天上官员。

实际上,这种对文曲星的崇拜,充满了功利。他们会专门修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以此来表达一种自我安慰,亦可理解为一种物化的心灵鸡汤。由此,全国各地到处涌现出无数的文昌阁(亦或文昌塔)。

贵阳的文昌阁在城市的东面月城,贵阳人将这里称为老东门。这座占地面积达1200平米的古建筑,始建于1609年,距今409年。

散布于全国的文昌阁,大多为四角形、八角形,而独有贵阳的文昌阁是九角形,结构上并不算对称。据说,“9”在易经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由此可见贵阳文昌阁设计者的意愿表达。这种结构的文昌阁,在全国都极为罕见。有人用“匠心巧运”来形容设计者的高明智慧。

这座匠心巧运独一无二的阁楼,“古朴雄伟,庭院幽雅,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绘;雕刻与北方古建筑迥异。配殿和斋房均为重檐悬山顶。初建时还附设有骡马殿,主楼上并置铜鼓一面。”

如果没有数幢现代建筑高楼的遮挡,站在文昌阁上,能一眼触及到几百米远,矗立在蜿蜒南明河上,同样始建于明朝时期的甲秀楼,以及更阔远之地。文昌阁就在中山东路的主干道上,夹在周遭的现代建筑群中,并无唐突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周边的现代建筑群构筑成新的城市元素。人们喜欢选择在这里谈恋爱、放风筝、跳广场舞。外来人会从这阁楼的细节处,重新打量这座城市在四百多年前的一些剪影。

建筑专业人士做出研究发现:
“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其中3个角为30度,6个角为45度。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

二、三层的金柱都没有穿过楼板,它下面也没有相对应的柱子,这种做法使二层和底层减少了一圈柱网,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使上部的负荷均匀分散地向下传递,减少对底部的压力。这种特殊的框架结构,还有利于缓冲水平方向的摇摆,增强了它的稳定性,所以在地震时不易倒塌。”

三大名门望族的大宅第

顺着文昌阁左边的巷子深入,百米之外隐藏着一座来头不小的大宅院。这个位于电台街的院子,被人们称为“华家大院”。熟悉贵阳历史的人,会轻易说出“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这三大名门望族来。

华家的银子

华家是清末民初的贵州首富。

肇始于1862年的致富之路,是从华家祖先华联辉举家迁至贵阳后拉开序幕的。他们选择的创业领域是盐业,这个资源相对垄断性的行业,让华家在短短十年里,累积了数百万年银子。

华联辉去世后,其20岁的儿子华之鸿接替家业,几年后就开了数百个“永隆裕盐号”,布局了大半个贵州。后来,华家还开了文通书局、以及打造了茅台酒的前身华家成裕烧坊等。

1917年华之鸿皈依佛门。3年后,他请来湖南高僧天曦大师,帮忙设计,并开始在现在的电台街的位置,修占地5300平米的“大觉精舍”。4年后的1924年,“大觉精舍”方才落成。

这座由佛殿、藏经楼、僧舍斋房和廓庞布局而成的大院,其主楼楼下宽上小,成宝塔状。第一层为正方形,第二层以上为八角形。坐东向西,五层五重,檐八角,攒尖顶木结构。

此外,各层檐下梁头,均有精心雕刻的垂花柱门和雕花斜撑,所有翼角上亦均有精美的堆塑,窗花心由万字格和梵文组成,柱基和月台的望柱,及栏板均装饰浮雕或透雕花纹图案。

天曦大师被华之鸿聘为“大觉精舍”的主持,他本人也晨昏念经,从此隐于市井。华家大院存续至今,是贵阳望族遗存最完整的大宅院。

唐家的顶子

另一名门望族,是主攻官场的唐家。

唐家系遵义人,由其先祖唐树义和唐炯均父子二人官至二品,并被称为“父子巡抚”开始,从清朝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唐家有20多人涉足官场,故而有“唐家的顶子”之说。

唐树义的官场,是从湖北监利的县长开始的,历经清代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并历任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按察使、代理巡抚。

历史记载说,1906年,唐家与清前礼部尚书李端棻、华之鸿、任可澄、于德楷等贵州名仕潜心办学,在贵阳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阳一中的前身),光绪三十年(1905年)创办师范讲习所、宪群政法学堂、南明中学,在老贵阳被称为“南明四校”,以及创办贵州第一个医馆“同济堂。”

后来,唐家在贵阳修了占地五十亩的唐家花园,“以塘布景、楼阁精巧,堰塘有清水一泓,广植荷花,四周楼、台、亭、榭高低贯连,错落有致,皆可登临观荷。”这一宅邸彼时被称为“贵州第一园林”。

现在,唐家园林不复存在,被贵阳十九中取代,而在乌当区水田镇的蔡家寨尚有“唐家公馆”遗存,是一座三合院的二层木楼的私人别墅,虽规模远不及唐家花园,但其诸多细节仍显出当年唐家数代人的荣耀地位。

高家的谷子

最后一位名门望族是高家。

高家的谷子,并非指高家是种地的土财主。高家是贵阳新添寨人,其辉煌的巅峰从高廷瑶始。他从1786年,即乾隆五十一年中举人,后来在安徽和广州等地任过知府。1827年,他回到贵阳后,开始四处置购田产,其田产主要集中在新添寨和惠水县。到了清末,高家的谷子,单是新添寨的租谷就能收到20万斤。

高家后来在贵阳的文笔街修了高家花园,那会儿文笔街还叫“大坝子”。高家花园比唐家花园修得更早,规模更加庞大。

建成后的高家花园,由四进四院的五套院落组成,各院落相通,有近百个大小房间,其间,布局水榭、池塘和花草。其最为著名的建筑为怡怡楼、楼外楼、孔雀亭等。

怡怡楼用于藏书,大约藏有五万册左右书籍。楼外楼又名船屋,为两层楼房如船半在岸上,半在池塘中。据说,高廷瑶曾在广州府知府任上时,曾购买各种名贵砚台百余个陈列厅堂。

到了后来,高家后代陆续加入地下党,演绎着高家另外的家族命运故事。

荣辱毛公馆

贵阳的六广门,一度是贵阳城的繁华所在。
民国时期,这里住着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民国时期的贵州主席毛光翔。

历史记录显示,1929年,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在与龙云、李晓炎的战斗中死于镇宁。按照桐梓系接班顺序,毛光翔随即被推为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并于当年在贵阳宣布就职。

随后,毛搬入新建成的这栋豪华私家宅邸。

毛公馆修建的时间为1926年到1930年间,其设计既仿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又保留中式土木建筑的传统,系中欧式建筑结合的古老建筑。公馆的大门设在巷子的入口处,灰色的砖墙门开得宽大气派,打开后门就是六广门的体育馆,据说当年是毛光翔的遛马场。

公馆分为主楼、跨楼和厢楼,主楼为三层,跨楼和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宽走廊、深屋檐、大圆拱门,镶有五彩玻璃窗、木质扶手和地板。

楼里的走廊很宽,也很结实,周围都是相通的,“骑马在里面转都不会踏烂它。”因大小的房间相通,顺着木梯上楼,“骑马都可以直接到达任何一间房,所以毛公馆这样的建筑也叫‘走马转角楼’”。在彼时的贵阳,这种奢华的建筑并不多见。后来,毛公馆与王伯群故居、王家烈虎峰别墅,以及后来已被拆除的周西成会宾楼一起,被外界称为贵阳的“民国四大建筑”。

这幢豪宅,作为一面镜子,见证了另一段历史。

1932年毛光翔下野,其在贵州的军政职务被王家烈取代。毛退出贵阳,远去赤水。1947年,他病故于桐梓。1935年3月,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和一批亲信、将军飞抵贵阳企图围歼红军,蒋介石的行营,就设在毛家公馆。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19557箱文物,除2900箱留存南京外,其余的分三路紧急迁移,南线的80箱运到贵阳后,最初就存放在毛家公馆。

解放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水电局、农业局等单位先后在这栋建筑里办公。但因年久失修,毛公馆现在已显得破败。“一刮风,瓦片就哗啦啦地掉下来。”物是人非。毛公馆承载的荣辱,被以残败的姿态做出注脚。

私藏系列相关阅读

“私藏贵阳”作为一个系列,我想尽心力把贵阳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写进里面。
如果你对这个系列感兴趣,那么我把传送门放在这儿,你可以打开看看:
私藏贵阳之一:一个山地城市的隐秘
私藏贵阳之二:山城书香
私藏贵阳之三:森林里的市井
私藏贵阳之五:去盘根错节的巷子里,寻找老城的烟火气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