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长沙简牍博物馆游览指南

简牍是古代书写文字的载体,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位于长沙的这间展馆是世界上唯一的简牍博物馆,馆内主要展品是三国孙吴和西汉初年时期的简牍,同时还增加了青铜、漆木和书画作为辅助陈列。

本篇攻略将从介绍简牍入手,罗列了两个馆内值得看的展品,解读简牍的制作流程,为旅行者提供全面的背景知识和准确的实用信息。

了解简牍

简牍是什么

早在纸张发明之前,先人把文字记录在未编成册的竹简和木片上,“简牍”就这样诞生了。它始于春秋战国或者更早,流行于秦汉时期,衰于魏晋,先后使用了一千余年,是古代书籍的主要形式,直到今天,在图书的写作格式和书写方法还能找到简牍的影子。

具体来说,简牍分为简和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尺寸上:简细长,牍更宽,材料均为竹子和木头,但一般情况下,简多为竹,牍多为木。

简牍的分类

  • 内容上分类: 简牍上记录了许多正史都不曾留下的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生动,个中细节成为了当今学者研究历史的一个途径,可以分为皇帝颁布的诏令、士兵思乡的家书、严谨细致的账簿……
  • 功能上分类: 简牍不仅记录故事,也有极强的功能性,可以分为木揭封简名刺等。木揭相当于今天的标签,封简是类似于封条功能的竹简,名刺则是古代人的名片。

值得一看的展品

在长沙简牍博物馆的一层,有两个神情肃穆的人形雕像正在制作竹简,雕像的背后正是简牍陈列“文明之路”的入口,这里将列举两个值得一看的简牍展品。

西汉陛下赠物木揭

陛下赠物木揭是西汉时期的一枚标签,由长方形的杉木制成,挂在放着随葬品的竹制盒子外面,是当时皇帝赠予墓穴主人渔阳的陪葬物,上面写着“陛下所以赠物:青璧三、绀缯十一匹、薰缯九匹”,也正是因为这短短四行字,考古学家才得以推测渔阳也许是皇帝的女儿,身世背景十分显赫。

三国孙吴赋税竹简

这组吴简当中的左侧三枚尺寸相似,编痕印迹一致,字体也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原属于同一简册,其中记录了新吏限米,平斛和廪斛不同的量制,二者还有固定的换算关系,对研究当时的社会规章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简牍的制作流程

此外,博物馆专门在馆内设置了简牍制作过程的展区,用逼真的蜡像小人解读制作流程的每个步骤,为整个陈列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第一步:备料

制作简牍的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北方以木头为主,南方则竹子居多

第二步:片解与削刮

在取材后,古人们会用锯子截取适当长短的竹木,然后用其他工具进行更细致的加工,保证在编织时宽窄一致,写字的一面光滑平整。

第三步:杀青

杀青又叫上胶液,是指把切割好的竹简在火上烤,让它失去水分,防止虫蛀和腐坏,而木简也需要干燥处理,在其表面上涂上胶液,保证书写时墨水不会晕开。

第四步:编连

一般情况下,简牍成册都是用丝或麻编连,根据内容而决定编入的简牍数量。

第五步:书写

简牍的书写有特定的格式和写作方法,书写工具一般包括墨水、笔、砚台和刻刀,对后世的书写记录有启发意义。

小舟江海: 值得一去,博物馆重的竹简、木牍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能亲眼目赌上千年前的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读懂它,知道里面的故事更是一种享受。

实用信息

  • 门票: 免费参观,需要携带身份证方可入内。
  • 开放时间: 每周三至每周一9:00—17:00(16:30停止发票入馆)
  • 交通: 搭乘公交旅2路、122路、202路、314路、406路、803路至【城南路口】站下车,或者搭乘公交124路、901路在【天心阁西门】下车。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