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耍都”咋个耍?成都这些耍家教你做个年轻人

成都涂鸦艺术家庞凡2014年架上作品《3MM》。不看不听不说的三智猿重叠类排列,以宇航员背后的月球呼应“猴子捞月”。

听说你们信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哈哈,你们只听说成都好耍,却对成都的耍事一无所知。
以前成都的好耍在于老成都人的乐天知命。但今天成都被称为“耍都”,则在于这一代成都青年中“奇葩”朵朵开,有的人“不要钱”,有的人“不要命”,有的人沉迷于感官享乐,有的人精神至上……他们在这里各自圈地斗法,把成都变成了一个葩团锦簇的锦官城。

[ 确认过眼神,不只是“酷”的人 ]

许多人对美式复古的印象就是机车、纹身、大皮靴……如果给这种文化的表象一个关键字的话,那就是“酷”!
追溯起这种文化的源头,可以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还长。等到漂洋过海,尽管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文化的代表产物——牛仔裤,但它在国内依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圈子。尽管如此,成都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从不认输,所以这个城市也养育了一批美式复古的迷弟迷妹,成了国内一片难得的集群沃土。

受访人:李莹
33oz 美式复古文化网站 运营总监
 黑石复古展 策划人
我们09年在小通巷开了第一家UID Café,那个时候将原牛、服装和咖啡放在一个店里经营的想法绝对是独一份。这家店也成了美式复古文化门户网站33oz的实体店铺。这个店铺也成了网友们从网络上走到生活中的一个落脚点。14年UID Café 搬家到现在的地点U37创意仓库。

UID Cafe 内,直戳到天花板的木制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原色、水洗牛仔裤,各种工装夹克、复古外套和衬衫。
成都对另类文化的接受度很高。通过33oz 每年举办的The Black Rock Vintage Show来看, 大概有5w人的基础人群,这样的环境已经很好啦。
 

也许大部分人觉得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酷”,但在我们自己心里,只是为了尊重自我的爱好和内心而表达出来的形式。
我们在穿衣搭配的同时,也是希望穿的服装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之后来表达自我。生活上来说,还喜欢摄影,喜欢咖啡,喜欢一些美好的事情。

成都还有哪些地方美式复古爱好者常聚的地方?
New School
(集咖啡、纹身工作室和银饰商品于一体的集合店)
The Mondoli's Blood
(集咖啡、古物标本、美式复古用品展示、售卖为一体的集合店)

[ 能否不慌不忙是检验一个成都人是否精致的标准 ]

成都的老年人慢起来是搓麻将、喝盖碗茶,精致的年轻人们慢起来都干啥呢?逛书店、看杂志、喝咖啡、花一下午吃个甜点……
据说,那些品质和品味获得认可的流量小店就是精致文艺青年们的食堂,比如无早小食。而隔壁的无早独立书店,则用世界水准的小众杂志、有趣的插画师作品、美好的日常小物,来和人们分享从容、有质感的生活方式。

无早想要传达出去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不慌不忙,遵循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有自己生活步调的。
我在充满热情的时候想实现一些想法,就义无反顾地开了这样一家店。虽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实现内心美好的愿望,纯粹地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收到一些反馈,这种喜悦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也许就是因为用心经营,也不太愿意随大流的态度,开店四年多来,尽管没有花钱在营销上,无早的人气也不减反增。成都这个城市就是能为这种不慌不忙、诚实做自己的生活方式留下空间。

ROSA在成都爱去的其他哪些书店?
方所书店
( 涵盖了书店、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例外服装)
三联韬奋书店
(24小时书店,三联第一次出走北京的落脚点)

[ 一边“都市化”,一边用旧物留念过往 ]

或许是因为成都很慢,所以城市里恋旧的人也多一些。他们对旧物充满感情,他们执着于从那些早已被时代淘汰的“破烂儿”里,欣赏其都属于那段时光里的美感,去捡拾起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动人光阴。
他们这群人曾经集中出现在小通巷,如今又时常在一个叫做“自由天地”的旧大楼里出没。他们中有的从外在就很Vintage,有的却身着最新潮设计师的作品……原来对旧物的喜好,本就难分什么流派、什么性格啊。

其实在我看来,每一个年代对旧物都不友好,人总是喜新厌旧。
大家友好的是古董,旧物和古董是两个东西。
但人也很矛盾,一边喜新厌旧,一边就怀念过去。
不管你想与不想,看到某件旧物,是一定会勾起人对过去的回忆,随之对旧物的情感也就产生了。

“一山杂物”是我们创造的一个理想化空间,让大家能找到片刻的宁静,和纯粹理想的希望。我看到每一个来店里的客人或者知道了我们的人,都在“一山杂物”感受到了点什么。我觉得是这几年时间里我和“一山”最愉快的相处状态。
成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让人瞬间“回到过去”?
人民公园
(始建于1911年,保留了中式湖山园林、老茶馆和历史感)
观音阁茶馆
(位于双流彭镇的百年老茶馆)
文殊院
(著名佛教寺庙,始建于隋)

[ 成都涂鸦艺术走向世界 ]

在成都,有一批“叛逆”青年,他们不仅要凭脑力搞创作,还要凭体力逃避警察、保安和居委会大妈的追赶。因为他们的爱好就是在城市里“乱写乱画”啊。原本素质涂鸦爱好者们已经越来越往城市的边缘摸去,但后来成都给了他们一条街随便画,东大街很快成了成都的涂鸦艺术地标。
到现在,涂鸦已经越来越能与城市和平相处,不信你看,昔日在成都街头Boy的非法作品,如今已经走出中国,去巴黎展览啦。

旅居法国的街头艺术家、当代城市艺术家、画家
先后接受过《巴黎人报》、《世界报》、CNN的采访
 
我是成都人,从玩滑板开始接触街头文化,不过现在不玩了,看到有人玩有时候还是会想踩两脚,可以想到以前某个时候,很穿越。

涂鸦是一种冒犯的艺术,以前在街头做很多非法作品的时候,我们一边创作,一边极力偷偷摸摸躲躲藏藏,但总免不了会被人追赶,运气不好也会被抓。当时面对警察叔叔还是心虚又害怕,不过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回味无穷了。

庞凡最新为成都博舍创作涂鸦。
以前成都玩街头的状态跟现在区别很大,
以前更多是小圈子里大家玩,而且大多是被动接受这些舶来文化,现在有更多咨询,资金,和机会介入,社会环境也更加包容,有更多的人参与,也有更好的条件把想从事的文化做到国际的水平并且向外输出。
 
成都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庞凡的涂鸦作品?
如今在全成都的许多建筑物上都能看到他的涂鸦
Long Live House(成都九眼桥)、博舍(成都太古里内)、兰桂坊(合江亭畔)、明堂创意园区(宽窄巷子旁奎星楼)、VINOTECA维诺卡红酒馆(红星路三段IFS)、Morning House(成都三圣乡)

[ 艺术圈需要表扬一下成都人们爱“看稀奇” ]

近些年,有好事者给成都送上了一个新头衔——“艺术第三城”。据统计,这个城市的艺术空间(包括美术馆、画廊、私人美术馆、艺术馆等)已突破了200家。如果以“艺术”为旅行线路设计的脉络,每天疯狂打卡也得小半个月才能转悠完。怪不得成都人们可参与的展览也总是接连不断。
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的成都人民,使艺术机构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很多人都知道西南地区在架上绘画这一领域表现非常突出。但是其实不止架上,当我回来后发现成都在许多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上也都非常突出且有特点。举个例子来说,我觉得成都地区的摄影艺术就很有特点。现在你在谈论到中国的当代摄影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及生活、工作在成都的这一帮艺术家。这群摄影艺术家互相都认识,平时也经常聚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创作却迥然不同,各具特色。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国际上和国内重要的摄影奖获得者,业内打趣的称呼为“成都现象”。我们刚结束的“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就呈现了11位这样生活、创作于成都的摄影艺术家。

A4美术馆内关于西南影像实验的“回路”展览。
总的来说,我觉得成都本土的艺术在传统的艺术脉络基因上,不断有着突破、冲突、裂变的表现,多枝生长得很繁茂。

Yvonne在全世界看展。
我特别喜欢成都人民的一点是,成都人民好奇心重,总是抱着一份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鲜事物。
成都人民的开放心态使得他们乐意“看稀奇”,愿意去尝试去感受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所以成都人民的看展热情十分得高,而且看展习惯培养的速度非常快。
所以,我并不觉得成都人民有特定的只喜欢某一种或者几种艺术形式。我觉得只要是好的艺术,不论是什么艺术形式,成都人民都会喜欢的。
成都最近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展览?
A4美术馆
(今年是麓湖·A4美术馆成立的10周年,
4月28对公众正式开放
开春的第一个双个展。两位艺术家分别是2011年英国透纳奖获得者Martin Boyce和生活工作在成都的中国重要的影像艺术家陈秋林。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是Martin第一次在亚洲的艺术机构的集中呈现。二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美术馆形成了非常强有力的表达和有趣的对话。)
千高原艺术空间
(三展齐开,且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 美食网红是怎么炼成的? ]

只要你去过成都的网红店,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着众多网红的城市。尤其在“美食之都”的光环加持下,美食类网红博主的队伍尤为庞大。不必我多说,你也一定看到过成都美食博主的推荐攻略或直播。

曾经的我也是不懂吃喝的餐饮小白,分不清火锅串串和麻辣烫的区别。后来在成都本地两家生活类周刊担任美食记者,算是误打误撞进入餐饮圈。身为美食记者,每天不是在品尝美食,就在寻访美食的路上。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吃了20家火锅。
2014年,我就出版了自己的美食书——《成都苍蝇馆子全攻略》。2016年,和伙伴们共同创办“好好吃饭”美食公众号,继续挖掘成都的特色美食,分享给广大吃货。

我始终认为,食物是最基础的情感纽带,也最能宽慰人心。
如果你能坚持每一顿都“好好吃饭”,无形中也在成就一种日常的生活美学。
 
冰冰爱去的馆子是哪些?
电台巷火锅
(从开业就天天排队的爆火老火锅店)
马路边边麻辣烫
(成都80年代的味道)

[ 动辄上万的设计费,纹身变成一门酷生意 ]

刺青早已不再是混社会的标志了,它代表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比起我们印象中“左青龙右白虎”里又凶又土的气息,现在的原创纹身可是动辄上万。纹身师们也讲师门传承,分为不同的艺术流派:Old School、New School、中式、泰式、日式……
这群人说,“我们可能无法随心所欲地改变外界,但至少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身体。”他们的身体,就是行走的人生态度宣言。

我比较奇怪,从小就不喜欢、甚至逃避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所以一开始喜欢上纹身,就是因为它是小众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很Cool的事,它的美呈现出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
 

99年左右我有了第一个纹身,后来陆陆续续又纹了一些,但是图案都不是让我很满意。因为自幼学画,所以在绘画上有一些小自信,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后来有个纹身师朋友给我讲纹身的文化、教我做纹身的针,还送了我一台机器。我就拿着这台机器把身边愿意纹身的朋友扎了个遍,哈哈哈。真正开始做纹身还是经过专业训练的,09年去了专门的纹身店学习。
 

选择专门做New School这种艺术风格,是因为从小对色彩比较敏感,也觉得这种风格包容性很大,颜色和线条的运用更加自由一些。
最近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男生,通过微信联系到很多纹身师,要求把自己的脸纹成一张狗的脸。因为他自己是个M,所以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狗。然后我所有认识的纹身师都拒绝了,这个我也说不上来好不好,因为国外也有好多变狮子老虎的人现在也都活的好好的,只是对我而言下不去手……
纹身师也喜欢的纹身师和纹身店
北京纹身一厂 杨卓刺青
(同步国际的技术水准和环境要求,国内最专业的纹身团队之一)
needles and pins针与
针刺青 王可和chacha
(工作室多次参加国际一线会展,最早在国内推出有中国元素的Old School风格插画及纹身)

[ 成都这代年轻人空间审美的需求走在全国前列 ]

对生活的享乐主义不止需要关照到一饭一蔬、一本好书一盏茶,还有居住空间值得关心。
在成都,也活跃着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室内空间设计师,和痴迷于好空间的爱好者。“一筑一事”汇聚了一大批对空间非常敏感的成都朋友。他们时刻关注着哪里有了不错的建筑或空间,随时准备前去打卡体验。
 

我们在过去三年深耕成都,正是因为这座城市充满“戏剧张力”。历史底蕴深厚,在时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也表现优异,这还不够,这座城市毗邻川西自然景观,在天气晴朗时常能远眺雪山。正是这些,带给生活于此的人包括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一筑一事所做的不过是顺势而为,挖掘这座城市动人的部分。
 

我们一直认为建筑不只是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或设计师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
好的建筑空间应该善待身在其中的人,并能与自然和人文环境恰当融合,而不应高高在上,或是一个破坏者。
 
对生活美学、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视,包括对设计、空间、建筑的审美和需求的提升,这是80、90后一代的显著特点和趋势,从新一批消费品牌的崛起就能清晰看出。
据我观察,成都的这一代年轻人相比全国来说,都是走在前列的。
牧之喜欢哪些成都好空间?
崇德里
(知名设计师王亥作品,保留老川西民居建筑风貌)
西村大院
(知名建筑师刘家琨作品,被认为是成都院子的代表)

[ 对不起,成都商业场地配不上我们的音乐发展 ]

成都汇聚了大批音乐爱好者,同时吸引着大批来自别处音乐爱好者的目光。不管是几位从超女成长起来的流行音乐大咖,把全国文青都吸引来找玉林路的民谣歌手,还吼一句“老子明天不上班”就俘获全国上班族小心心的Rapper……真是掩藏不住的星光熠熠。
那就从去年爆红的嘻哈说起吧,因为哪怕被贴上“小众”标签的嘻哈音乐,其实早就在成都混得风生水起了。

我爸爸妈妈都是热爱音乐的人,小时候他们会带着我,天刚亮就去河边,爸吹小号,妈吊嗓子。我从小到的大零花钱最多都投入到买磁带CD音响设备了,第一次生意尝试是卖打口碟,第一份工作是在音乐杂志写乐评,采访过不少嘻哈艺人,至今也会偶尔做街头文化相关的自由撰稿。

Rabbi with ROMderful Asia Tour 2017(Seoul)。
当结束了杂志社的工作后,我回成都创立了D3F。那时候已经有不少的Hiphop爱好者,但是没有相关的公共活动,于是开始组织策划一些Hiphop类的演出和Party。我们最早的据点是麻糖,IRON MIC成都赛区的早期比赛也都办在这里,是不少本地Rapper当时主要的舞台之一。期间,我和DJ RSUN创办了D3F DJ工作室,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DJ的工作。随后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策划更多的活动。14年的时候,在保利中心开始了NASA的运营,15年启动了Dopeness厂牌。去年NASA项目结束后,开办了新的场地MULA。

Rabbi的新店MULA BLACK。
成都有舒适的城市调性,爱玩儿的人多,这是音乐文化发展很好的基础。
相对其他同规模城市,成都的Club业态算丰富但不算完整。音乐和商业场地的发展比起来,还是较为失衡的。
不过近年随着虾米、网易这样的流媒体和原创音乐发展的推动,本地对音乐敏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懂得欣赏音乐和消费音乐的客群稳步上升,会给这个行业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平衡。
Rabbi常去哪些别的俱乐部?
(可能新的习惯还在培养中,Rabbi给了曾经在保利中心的选择)
TAG
(underground techno club)
HERE WE GO
(另一个成都标志性电音吧,但已关闭)

[ 成都为什么吸引了大量外国音乐人 ]

成都聚集了大批音乐爱好者,他们在夜晚烟雾缭绕的Club里旋转跳跃不停歇,在空闲时约去周边的山谷野外彻夜抖腿……除了本土乐迷,这里还有一大批专业老外音乐人。嗯,成都的青年文化里总透露出“洋盘”的气息。
这座城市为什么有这样的吸引力?Jef的说法很浪漫:比起快节奏的城市,成都人还记得快乐是什么。

我来自比利时,在中国呆了10多年。09年开始做New Noise这个演出厂牌,主要做外国乐队的巡演,也会在全国做欧美乐队的演出,目前已经办了500多场演出了。除了这些我们也是几个乐队的经纪公司,包括Mono,***……另外我们也一直在做黑胶文化。
 
我们原来带了很多后摇乐队来中国巡演,但是我们现在扩大了我们音乐风格。我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认可New Noise这个厂牌,都会觉得我们只有质量高的乐队。

2007年我到了成都就马上爱上了这个城市。成都人就喜欢享受生活,会有各种演出、展览…各种好玩儿的活动。 在别的地方,喜欢电子音乐的不会去看一个摇滚的现场。但
成都人不会在意非得玩儿一种音乐风格。玩不同风格的朋友也都可以玩儿到一起去。
除了New Noise,Jef的音乐爱好者朋友们常去哪些的地方?
蒸汽旅舍
(音乐人、建筑师和飞机机械师建立音乐主题的青年旅舍)
Nu Space
(独立原创的表演现场和电影放映创意空间)
论中国哪个城市最好耍,最会耍?没有人能绕过成都去讲。所有大众、小众,主流、边缘的文化都能在这里繁荣,才成就了这个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好耍”。

策划:Travelling+火马
编辑:Travelling+豁豁
图片:来自各受访人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