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中提及地点

探索台北生活区,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碰撞

关于台北,你想知道的有哪些?高耸的101大楼,藏品丰富的台北故宫,还是流连忘返的夜市?这是我第二次前往台北,第一次的仓促之行,让我未能近距离接触这座美好的城市,于是这次的探索台北,选择“历史”“建筑”作为出发点,截取对于台北市来说,比较重要的几个地方,深度探访,追古思今,企图从深层次的角度聆听台北的故事。

寻古探今@大稻埕/迪化街

倘若从台北市中心一路走到大稻埕片区,你会发现两种不同风格的城市景观,仿佛仅仅只是隔着几条街,就从现代都市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

历史上,大稻埕一带均为社名「奇武族」或「奎母族」平埔族人之居住地。直到咸丰年间,大稻埕有零星居民从事于水田稻作,还没有店铺开设。据说当时一同开垦的农民,曾经设有公用曝晒稻谷之大埕(埕者,场也),而农闲时则作为农产品的交易场所。

大稻埕片区的街巷比市区要窄了很多,沿街的建筑风格似乎延续了骑楼的建筑特色,硕大的店铺招牌,竖挂在建筑外侧,圆润的楷体大字展现了华人的传统艺术审美。

实际上,大稻程发展初期以传统闽南式街屋为主,直到1862年淡水正式开埠后外国洋行纷纷进驻,大稻程才开始有了洋楼式建筑及传统街屋的仿洋楼式立面。因此走在大稻埕片区之中,是了解台湾最好的方式之一,从建筑中读懂曾经的历史变迁,仔细寻找建筑中那些或西或洋的元素,可谓相当有趣。

一路走到底,便可到达大稻埕码头。如今的码头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场所,鲜有游客的淡水河畔,不少当地人穿着短打,在河畔边的绿道上跑步健身,还有不少西方游客骑着单车,消磨时光。

整个大稻埕片区,最热闹的一条街当属迪化街。去的那天,刚好碰少一场传统地方特色的民间宗教活动。

统一着装的青年,和着敲锣打鼓的民间音乐,舞动着身体,抬着城隍爷,一路前行。游行的队伍中还有穿着类似戏曲服装的演员,扮演者不同的宗教角色。我对于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并不熟悉,但在内陆地区基本没有看过如此隆重的宗教活动,被华丽的服装和未见过的神像,以及热闹的氛围彻底吸引。原来每年的农历5月13日是城隍爷千秋圣诞的祭典,这次前往台湾刚好赶上这样的日子,这样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着各地香客蜂拥而至。在现场除了一些日本游客外,大部分的善男信女都是台湾人。能够在旅行中亲历一场当地人的民间活动,无疑让单纯的旅行多了一份深度。

如果来到迪化街,没有赶上民间活动,也不用失望,因为了解台北的历史,这条街本身就值得细细品读。

第一眼的迪化街,吸引你的依然是具有年代感的建筑。作为曾经的商业中心,迪化街具有极其浓郁的岭南风貌,商铺林立的街道上,你能感受到海派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历史上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这条街上也平添了几分西洋色彩,南洋式、巴洛克式样的建筑痕迹,不仅让短短的一条街具有历史价值,也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时代历程。

第二眼的迪化街,是市井气息浓厚的南北货市场。这里汇聚着来自大江南北的传统商品,果脯、茶叶、中药、干货等,听闻每年过年期间,台北人都会来此采购年货,平日就热闹非凡的街道,可以试想出春节期间的人声鼎沸。

在我的城市已经没有这样传统的南北货市场了,脑海里依稀记得还是孩童时候陪家人来到这样的市场采购商品,当我走在迪化街上时,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开始拼贴起来,恢复成鲜活的影像,仿佛在这里找到了某种遗失的情怀和归属感。

逛迪化街的大多是日本游客,他们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前,惊喜地发出“咿”“呀”“哎”的声音,拿着相机拍摄每一处令他们产生兴趣的画面。其实台北一些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一直在保护和发展迪化街,希望在保留商业价值的同时,可以开发出历史和观光价值,现在的迪化街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商埠聚集区,已然成为探索台北历史文化的第一街区。

了解一座城市,聆听她的故事从古旧的街巷开始,是我个人推崇的方式。在台北,101的大楼是她的光鲜和摩登,忠孝敦化是她的心脏和繁华,而深度探访那些相对小众的区域,才可以脚踏实地地旅行你所在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大稻程好站***
2.《从遗迹保存走向历史街区的文化再生 ——以台北市迪化街为例》 作者:李欣鹏

古今碰撞@剥皮寮历史街区

除了大稻埕片区,还有一处历史遗迹值得用你的脚步丈量。位于万华区的剥皮寮历史街区是目前台北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剥皮寮聚落的成形当在清代早期,开发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时间。

如此窄小的一条街道却也经历了一次次历史的变迁。清代中期,剥皮寮街称为福地藔街,连结了营盘(兵营的旧称)与艋舺市街的道路,更是其他街庄(台湾清治时期的城乡聚落单位)进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经要道。日治时代称为北皮藔街,被划定为学校预定地。光复后由于艋舺地区的改建,周边建筑的清代样式已然不复存在,而剥皮寮由于学校用地的规划,长期禁止增建,反而保有了清代旧有街型,给世人留下珍贵的研究资料。

正因为清代建筑痕迹的遗留,使得眼前所见和大稻埕又不相同,仿佛一天之内穿梭两个时代。今天的剥皮寮即使是周末,游客也不多,俨然小众目的地的首选。在古旧的建筑之上进行现代的艺术创造,打造成一处颇有文艺气息的街区,是目前有关单位正在进行的尝试。街区不大,很快便能逛完,如果对历史建筑兴趣不够大,倒是可以走进街区内部的各个展览中,看看台北当代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

当日有一个关于电影的小型展览,展示了不少电影的剧本,还有多部热卖影片主创人员的私人专访,展览馆门口设计成拍片现场的模样,供游人合影留恋。

即使天气炎热,我也愿意在这长廊之中看来往市民,叹人生百态,剥皮寮历史街区并不是遗世独立的景点,一街之隔便是喧闹的艋胛,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当地人的市民生活,无论是眼睛看还是镜头记录,你都会更近深入地了解台北这座城市。

参考文献:
1.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id=1

美式格局@民生社区

选择民生社区作为此行的其中一处目的地,也是因为通过这片区域可以了解到一段关于台北的历史。1964年,前台北市长高玉树建议台湾政府申请美援基金贷款,建设第一个全台美式示范社区。规划成可供45000人居住的现代化高级住宅区。

民生社区的概念和我们常说的“小区”有所不同,其范围东至基隆河,西至敦化北路,南至延寿街,北至滨江街,总面积2.9846平方公里,如果时间仓促,可以选择其中某个区域进行游览。早期美式民居的规划格局和建筑特色,与先前的大稻埕、剥皮寮截然不同,整片区域绿意盎然,植被的种植率极高,仿佛此地成为台北市的一处绿肺,走在大街小巷之中,即使气温颇高,也顿感清凉。

来往的路人很少会碰见游客,如果想要避开人群,又可以深度了解台北,民生社区是不错过的好地方。倘若恰好你能在这里找到一处民宿,住上几天,完全可以以一种台北人的姿态生活在这里,如此近距离的体验台北生活可谓羡煞旁人。

在民生社区不仅有像九州松饼这样的名牌餐厅,也有不少极具当地特色的台菜店或者热炒店,无论你热衷顶级美食还是道地佳肴,你都能在这里搜罗出适合你口味的美食。建议从傍晚开始,边走边逛,选择一家当地人常去的街头餐馆,来一顿台北人的日常晚餐。

参考文献:
1.台北市民生社区发展协会 ***

日式遗存@永康生活圈

网络上关于永康街、青田街的信息很多,这里也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朝圣之地,原以为周末日的这里会人潮拥挤,结果没想到,居然难得才能看到几个路人,这实属惊喜。眼前的一草一木,一光一影如同台湾电影里的清新一幕,远离都市的喧嚣,仿佛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宁静和祥和。

今天的永康社区,日据时代叫福住町,国民政府来台后,日本人的宿舍继续做为官员宿舍,再加上邻近青田街、温州街及台湾大学,与师范大学的学术风气,形成永康生活圈。

走在永康社区之内,你能明显感受到巷道两边的日式建筑风格遗存,独门独栋的小别墅,枝繁叶茂的私家花园,让你恍惚以为自己来到了日本。过分安静的空间和文艺的街巷,让你置身此地,顿觉清新的不可救药,仿佛心灵得到洗涤,纯真之感开始在身体上蔓延。

如果你对日式建筑兴趣浓厚,不妨走到青田街上,这里的旧宅老屋数量最多,分布了大约33栋的日式建筑,都是1910年代兴建的,曾做为日籍官员和大学教授的宿舍。

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让人忍不住按下快门,由老宅改建的咖啡厅、茶馆、花店、书店仿佛给予老屋新的生命。流连于各条街巷或者各类商店之间,你会感受到一种温暖,这或许就是大台北的小幸福,当地人来这里寻找技艺和温存,外来游客在这里发掘文化与感动。

参考文献:
1.《商业周刊》第960期生活专刊《永康街共和国》
2.《“青田街”的历史文化探访》 作者:段又今

在大稻埕,我们看见上世纪的台北风情,在剥皮寮,我们感叹清朝留下的建筑宝藏,在民生社区,我们感受地道的市民生活,在永康生活圈,我们体会台北城的温暖。一天24小时走过四片区域,从清朝到2018,通过街巷的历史,建筑的变化,我们听见台北诉说的故事,也更加了解到这座城市永恒不变的力量。

APP内查看更多攻略
0
举报
推荐阅读
加载更多
温馨提示
APP阅读体验更佳,前往下载APP